
[coarse and crude;flimsy] 粗糙而簡陋
(1).粗野丑陋。 唐 谷神子 《博異志補編·李黃》:“二女6*奴曰:‘郎君貴人,所見莫非麗質。某皆賤質,又粗陋,不敢當公子厚意。’”《水浒傳》第十二回:“ 楊志 看那人時,形貌生得粗陋。”
(2).粗俗鄙陋。 魯迅 《書信集·緻張慧》:“非基礎極好者,不能到此境界,偶一不慎,即流于粗陋也。” 葉聖陶 《某城紀事》二:“客人的語調都是故作溫文而實則粗陋的一流,極容易喚起市肆擾攘的印象。”
(3).粗糙簡陋。 鄭振铎 《山中雜記·塔山公園》:“再沒有比這個亭更粗陋而不諧和的建築物了,一點式樣也沒有,不知是什麼東西,亭不像亭,塔不像塔。”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粗陋漢語 快速查詢。
“粗陋”是一個形容詞,用于描述事物在品質、外觀或細節上的粗糙與簡陋。以下是詳細解釋:
粗糙簡陋
多用于形容實物,如房屋、家具等因缺乏精細加工或材質低劣而顯得簡單破舊。
例句:
粗劣不精緻
強調品質低劣或缺乏細緻處理,可用于抽象事物(如語言、行為)。
例句:
古義延伸
在古籍中偶有“粗野丑陋”或“粗俗鄙陋”的用法,如《水浒傳》形容人“形貌生得粗陋”,但現代漢語中較少見。
可通過具體語境判斷側重“粗糙”還是“簡陋”,例如“粗陋的工藝”強調不精細,“粗陋的棚屋”則突出簡陋。
《粗陋》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物品粗糙、簡陋、粗鄙或者人的品質低劣、粗俗等。
《粗陋》的部首是“米”,共有13個筆畫。
《粗陋》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大雅·消渴》中,用來形容粗糙的器物。
《粗陋》的繁體寫法是「粗陋」。
在古代漢字中,有時候「粗陋」的寫法會稍有變化,但整體意思和用法并無大差别。
1. 這個小木屋看起來十分粗陋,沒有任何裝飾。
2. 他言談舉止粗陋,絲毫不懂得尊重他人。
組詞:粗心、粗暴、陋習、陋俗。
近義詞:粗糙、低劣、不堪、下等。
反義詞:精美、高雅、精緻、優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