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陂遏的意思、陂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陂遏的解釋

即陂堨。《三國志·魏志·鄭渾傳》:“ 渾 於 蕭 相 二縣界,興陂遏,開稻田。”《南齊書·徐孝嗣傳》:“ 淮 南舊田,觸處極目,陂遏不脩,鹹成茂草。”參見“ 陂堨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陂遏”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需結合不同來源綜合分析:

一、基本解釋

  1. 讀音與構成
    根據和,該詞存在兩種讀音争議:

    • bēi è(多數來源支持):如《三國志》中“興陂遏,開稻田”的用例,指蓄水設施。
    • pī è(部分詞典标注):解釋為“阻撓、遏制”,但未見于古籍直接引用。
  2. 核心含義

    • 名詞義:即“陂堨”(bēi è),指古代用于蓄水灌溉的堤壩或池塘。例如《南齊書》提到“陂遏不脩,鹹成茂草”,說明其與農田水利相關。
    • 動詞義(較少見):部分現代詞典解釋為“阻撓、阻礙”,可能由“陂”的堤防意象引申而來。

二、曆史文獻用例

  1. 《三國志·魏志·鄭渾傳》
    “興陂遏,開稻田”,指修建水利工程以發展農業。
  2. 《南齊書·徐孝嗣傳》
    描述淮南地區因“陂遏不脩”導緻農田荒廢,強調其蓄水功能。

三、使用建議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三國志》等原始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陂遏

陂遏是一個常用的詞彙,一般形容阻攔、遏制的意思。接下來,我們将來了解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拆分部首和筆畫

陂遏是由“阜”和“辶”這兩個部首組成的,其中“阜”表示土堤,而“辶”代表行走。它的總筆畫數為14。

來源

陂遏一詞最早出現在《逸周書·厲王》這篇古代文獻中,意為修築土堤以阻擋水流。後來,這個詞逐漸派生出了象征性的引申含義。

繁體

在繁體字中,陂遏的寫法沒有發生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陂遏的字形與現代基本一緻。它的寫法可追溯到漢朝時期。

例句

1. 因為有這道堤,洪水得到了有效的陂遏。

2. 他的才華無法被他人所陂遏。

3. 他們聯合起來,試圖陂遏對方的進展。

組詞

一些由“陂遏”組成的詞彙包括:陂度(修築陂堤的程度)、遏止(阻擋、制止)、阻遏(阻擋、遏制)、遏制(阻礙、限制)、遏流(阻止流動)、陂塘(修築土堤的湖泊)。

近義詞

一些與“陂遏”意思相近的詞彙有:阻止、阻擋、限制、遏制。

反義詞

與“陂遏”意思相反的詞彙有:放行、放任、開放、寬容。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