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篾條的意思、篾條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篾條的解釋

用以編織篾器的薄竹片。《新民晚報》1990.4.30:“篾條是事先劈就的,用二青最好。”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篾條(miè tiáo)指将竹、藤、蘆葦等植物的莖稈剖分後制成的細長薄片,是傳統手工藝中用于編織或捆紮的基礎材料。其釋義可從以下三方面闡釋:


一、字源與結構釋義

“篾”為形聲字,從竹、蔑聲,《說文解字》釋作“竹皮也”,本義指竹子表層剖分的薄片;“條”則形容細長形狀。合稱“篾條”即強調其細長、柔韌的條狀形态,需經去青、劈分、刮削等工序制成,厚度通常不足1毫米(參考《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二、工藝特性與文化應用

  1. 材質特性

    篾條因竹纖維縱向排列而兼具韌性與彈性,可彎曲編織且不易斷裂。傳統工藝中需選用生長期3年以上的老竹,經浸泡軟化後剖削,确保柔韌度(參考《中國竹編工藝》,浙江古籍出版社)。

  2. 核心用途

    作為竹編、藤編的骨架材料,廣泛用于制作筐簍、席墊、工藝品等。例如四川青神竹編以0.3毫米超細篾條編織書畫,體現其工藝精度(來源: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網)。


三、權威辭書定義


篾條是竹材加工的産物,其釋義需緊扣材料形态(薄片條狀)、加工方式(剖削)、核心功能(編織基材) 三大要素,在傳統手工藝語境中具有重要文化價值。

網絡擴展解釋

篾條(miè tiáo)是傳統手工藝中常見的材料,具體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定義

篾條指将竹子劈成的細長薄片,主要用于編織竹制器具。其厚度通常不足1毫米,寬度根據用途調整,既有柔韌性又保留竹材的強度。

二、制作與特性

  1. 選材:多選用2-3年生竹,以楠竹、毛竹為佳,因其纖維密度適中(提到“二青”竹最佳)
  2. 加工:需經劈、刮、削、浸泡等工序,使竹片軟化便于編織(如所述浸泡工序)
  3. 特性:抗拉強度可達100-200MPa,經特殊處理後防蟲防腐

三、應用場景

四、文化價值

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産,篾編技藝承載着農耕文明記憶。指出,這類手藝因工業化沖擊正逐漸消失,全國掌握全套傳統篾編技藝的匠人已不足萬人。

五、延伸知識

在北方部分地區,"篾條"也指高粱稈皮,但嚴格來說這類材料應稱"秫稭篾",與竹篾有材質差異。

别人正在浏覽...

案牍勞形八輩子白魚登舟包産到戶迸砌本條避骢避诎稱心滿願雠克垂魚辍功邨落盜烏地狹人稠凍剝剝短榻盾威多麽掇撷二浙飛伏憤怼風雨操場服帖幹霄鬼币國豆過聲合圖奬勤罰懶緘口不言截奪畸角盡實克臬魁台蘭熏戀豆連翮埋殡昧揥莫賀弗膩玉泡制毗助窮年累月跧形日暮煞費心機傷俘神政殊待水獄嘶鹽田地違意蝦虎香料面詳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