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邈緜 ”。 1.遙遠;曠遠。 元 吳師道 《吳禮部詩話》:“願自緻於其間兮,嗟道裡之邈綿。” 明 湯顯祖 《青雪樓賦》序:“辛巳:以失意 江陵 相緻仕裡居,而予亦跧伏 江 外,徽音邈綿。”
(2).連綿不斷貌。 明 吳承恩 《述壽賦》:“粵我 淮川 ,丁由邈綿,開 漢 室之勛閥,典 周 邦之将權。” 清 程麟 《此中人語·呂光複詩》:“ 王公 老去澤蕭瑟, 蘇小 情深托邈緜。” 清 陳維崧 《沁園春·南畊新葺梅廬閉關學仙詞以記之》詞:“半畝之宮,點綴纔經,林巒邈綿。”
“邈綿”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miǎo mián,其含義可從字形、本義、引申義及使用場景等方面綜合分析:
字義解析
基本含義
指時間或空間上的廣闊、悠遠,如形容曆史長河、山川地勢的連綿不絕,帶有“無限長遠、曠遠無邊”的意境。例如:“邈綿的曆史長河”“邈綿的山川”。
引申與文學運用
在文學中常被用來營造悠遠深沉的意境,如“邈綿的鐘聲穿透千年”,既表現聲音的悠長,又暗含曆史的厚重感。部分典籍中亦作“邈緜”,但現代多統一為“邈綿”。
近義詞與反義詞
例句參考
提示:該詞多用于書面語或文學作品,日常口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如需更多例句或同源詞解析,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權威來源。
邈綿(miǎo mián)是一個形容詞,意思是遙遠而連綿不斷。它由兩個部首組成:邑(城市)和纟(細絲),筆畫總數為16畫。該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論語·子罕》一章,該章中有這樣一句話:“如喪考妣,無可奈何,以命年喪者,斯辱之已甚,至于邈綿!”。在這句話中,邈綿表示了時間的長遠和不間斷。
在繁體字中,邈綿的寫法為「邈綿」。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邈綿曾有一些變化。在《說文解字》中,邈的寫法為「邁」,綿的寫法為「緜」。這兩個字在隸書和篆書時期的寫法分别為「厶勺巛」和「糹女」。
以下是邈綿的例句:
1. 面對邈綿的時間長河,我們應該珍惜當下。
2. 夜空中星星點點,點綴着邈綿的宇宙。
3. 這段旅行雖然辛苦,但我們見到的風景如此邈綿,讓人心曠神怡。
與邈綿相關的詞彙有:
組詞:邈然(形容詞,意為遙遠而悠然),綿長(形容詞,意為連綿不斷的長久),邈邈(形容詞,意為遙遠而空靈)。
近義詞:縱橫(形容詞,意為縱貫橫跨的廣大),綿延(動詞,意為連綿不絕地延伸)。
反義詞:短暫(形容詞,意為時間短促的),間斷(形容詞,意為中斷的)。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