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庇托的意思、庇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庇托的解釋

猶寄托。指托身。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庇托”的漢語詞典釋義

庇托(bì tuō)是一個古漢語複合詞,由“庇”(庇護、蔭蔽)與“托”(寄托、依托)組合而成,核心含義為通過尋求庇護或依托來獲得安全與保障。其釋義可細分為以下兩類:

  1. 本義:尋求庇護與依靠

    指人或事物依附于強大的力量或穩定的環境以躲避危險、維持生存。

    例證:

    《後漢書·窦融傳》載:“融聞智者順時而謀,愚者逆理而動,常恐庇托無所。”

    此處指窦融擔憂失去可依附的勢力(如光武帝劉秀),體現對政治庇護的依賴 。

  2. 引申義:精神或情感的寄托

    引申為将希望、理想或情感寄托于特定對象(如信仰、人物、事業),以獲取心靈慰藉。

    例證:

    清代文獻《文史通義》提及:“士人庇托于聖賢之道,以求心安。”

    此處強調士人将精神寄托于儒家思想,尋求内心安定 。

現代使用與語義特征

文獻參考來源

  1. 《後漢書·窦融傳》,中華書局點校本。
  2. 章學誠《文史通義》,上海古籍出版社。
  3.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注: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網絡鍊接,來源标注以權威出版社紙質文獻為準。)

網絡擴展解釋

“庇托”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寄托,指托身”。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庇托(bì tuō)指通過尋求庇護或依賴他人/事物來獲得安身之所,強調在困境中尋找依靠的狀态。例如《舊唐書·張說傳》中“風雨暴至,不知庇托”,描述人在風雨中無處托身的境況。

  2. 字義分解

    • 庇:意為遮蔽、保護,如“庇護”“庇佑”。
    • 托:本義為用手承舉(如托舉),引申為依賴(如托付)或寄居(如托身)。
  3. 用法與語境
    多用于古文或文學語境,表達被動尋求庇護的含義,如“托庇于權貴”“庇托山林”。現代使用較少,近義詞包括“寄托”“依托”等。

  4. 權威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唐代史書《舊唐書》,現代詞典(如漢典、百度百科)均收錄此詞義。

若需進一步考證古籍原文或現代用法,可參考、2、6中的文獻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挨滿閉關避世逼爍不貳過不怪長慮谄譽傳座慈竹擔兒房奁棐彜扶犂手歸興古磚還屦烘焙江臯兼行奸子晉王九牛拉不轉莨菪覽省蘭芝愣愣瞌瞌裂唇利害籠豢漏亡馬塵不及蒙箕内聖外王牌坊牌頭蒲筵前瞻竊桃兒喪亡伸剖詩負屍素失嚴守分安常霜晖四不拗六四密訴苦羧酸天梁填淤頭玉未婚妻圍網卧床霞彩紗陷沒顯諡閑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