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庇托的意思、庇托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庇托的解释

犹寄托。指托身。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庇托”的汉语词典释义

庇托(bì tuō)是一个古汉语复合词,由“庇”(庇护、荫蔽)与“托”(寄托、依托)组合而成,核心含义为通过寻求庇护或依托来获得安全与保障。其释义可细分为以下两类:

  1. 本义:寻求庇护与依靠

    指人或事物依附于强大的力量或稳定的环境以躲避危险、维持生存。

    例证:

    《后汉书·窦融传》载:“融闻智者顺时而谋,愚者逆理而动,常恐庇托无所。”

    此处指窦融担忧失去可依附的势力(如光武帝刘秀),体现对政治庇护的依赖 。

  2. 引申义:精神或情感的寄托

    引申为将希望、理想或情感寄托于特定对象(如信仰、人物、事业),以获取心灵慰藉。

    例证:

    清代文献《文史通义》提及:“士人庇托于圣贤之道,以求心安。”

    此处强调士人将精神寄托于儒家思想,寻求内心安定 。

现代使用与语义特征

文献参考来源

  1. 《后汉书·窦融传》,中华书局点校本。
  2. 章学诚《文史通义》,上海古籍出版社。
  3.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注:因古籍原文无直接网络链接,来源标注以权威出版社纸质文献为准。)

网络扩展解释

“庇托”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寄托,指托身”。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释义
    庇托(bì tuō)指通过寻求庇护或依赖他人/事物来获得安身之所,强调在困境中寻找依靠的状态。例如《旧唐书·张说传》中“风雨暴至,不知庇托”,描述人在风雨中无处托身的境况。

  2. 字义分解

    • 庇:意为遮蔽、保护,如“庇护”“庇佑”。
    • 托:本义为用手承举(如托举),引申为依赖(如托付)或寄居(如托身)。
  3. 用法与语境
    多用于古文或文学语境,表达被动寻求庇护的含义,如“托庇于权贵”“庇托山林”。现代使用较少,近义词包括“寄托”“依托”等。

  4. 权威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唐代史书《旧唐书》,现代词典(如汉典、百度百科)均收录此词义。

若需进一步考证古籍原文或现代用法,可参考、2、6中的文献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盦盖迸逼崩隤编年砭俗柄用碧虚播刑不趋儳和称塞赤须怆怆雕栏底发泛埽繁屑凤眼草风藻扶渠感觉各种各样弓号贯战鼓征海堤寒饿恒民懽聚建议靖重金石丝竹克尽厥职柳鑵龙翔凤舞旅拜迈异末尾墨竹扑梭梭潜深伏隩轻减青皮清胜忍草荣除伤殴善业沈漠使役首长松柏之客俗骨宿业天角亡军问鼎轻重仙笔香莎小钱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