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牌坊的意思、牌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牌坊的解釋

[memorial archway] 形狀像牌樓的建築物,舊時用來宣揚封建禮教所謂忠孝節義的人物。如:貞節牌坊;功德牌坊

詳細解釋

(1).舊時為表彰某人的德行而設立的一種紀念性建築物。如貞節牌坊、功德牌坊等。柱間上部為橫向匾額,題有文字。《古今小說·閑雲庵阮三償冤債》:“﹝ 陳宗阮 ﹞将他母親十九歲上守寡,一生不嫁,教子成名等事,表奏朝廷,啟建賢節牌坊。” 巴金 《和讀者談<家>》:“她念《列女傳》入了迷,甘願為她未見過一面的亡故的未婚夫守節,還夢想有人為她立一座貞節牌坊。”

(2).指牌樓。《紅樓夢》第四一回:“一時來至省親别墅的牌坊底下, 劉老老 道:‘噯呀!這裡還有大廟呢!’”《說嶽全傳》第七一回:“山門前一座大牌坊,上邊寫着‘東南第一山’五個大金字。” 魯迅 《三閑集·通信》:“隻可惜是同時打破了革命文學的牌坊。”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牌坊是中國傳統建築中一種具有紀念性和标志性的獨立式門洞建築,主要用于表彰功勳、科第、忠孝節義或作為地标。其核心含義與建築特征如下:

一、基本釋義與形制特征

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定義,牌坊為"建于街巷、廟宇或陵墓前,用以表彰功德或起标志作用的門洞式建築"。其典型結構由立柱、橫梁、枋額和檐頂組成,材質以石質為主,亦有木質,常雕刻龍鳳、花卉等紋飾,體現傳統工藝特色。建築學家梁思成在《中國建築史》中指出,牌坊由古代"衡門"演變而來,至明清形制成熟,形成二柱一間至多柱多間的等級序列。

二、社會功能與文化象征

牌坊承載着傳統社會的價值觀導向功能:

  1. 功德旌表:如安徽歙縣"許國石坊"(明萬曆年間)表彰内閣重臣許國功績,體現"忠君報國"的儒家倫理。
  2. 道德标榜:貞節牌坊(如四川隆昌節孝坊群)反映封建禮教對女性行為的規範,曆史學者高彥頤在《閨塾師》中分析此類建築實為"道德權力的空間化表達"。
  3. 空間标識:村落入口的"裡坊門"(如福建培田村"恩榮"牌坊)兼具界域劃分與祈福功能,民俗學者劉曉春認為其"構建了宗族社會的精神結界"。

三、當代遺存與保護價值

現存著名牌坊多被列為文物保護單位:


參考來源: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

梁思成《中國建築史》,2011:第5章.

歙縣文物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記錄檔案:許國石坊》,2008.

Dorothy Ko《Teachers of the Inner Chambers》,1994:P210.

劉曉春《儀式與象征的秩序》,2003:第4章.

UNESCO World Heritage List: "Imperial Tombs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ref 1004ter.

國家文物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錄(第八批)》,2020.

國家文物局《石質文物保護工程勘察規範》(WW/T 0063-2015).

網絡擴展解釋

牌坊是中國傳統建築中一種門洞式紀念性建築物,兼具标志、表彰和裝飾功能。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定義與基本特征

牌坊又稱“牌樓”,由立柱、橫梁、額枋等構件組成,常見形式為兩柱或四柱支撐的門洞結構,頂部或有雕飾性屋頂(稱為“樓”)。其核心特征是“無門扇”,區别于普通門樓(有屋頂的稱“牌樓”,無屋頂的稱“牌坊”)。

二、起源與發展

  1. 起源:可追溯至周代“衡門”(兩根立柱加橫梁的簡易門),漢代發展為祭祀用的棂星門。
  2. 演變:唐宋時期成熟,明清達到鼎盛,從實用建築轉變為象征性紀念建築。

三、結構與材料

四、功能與分類

  1. 标志坊:标明重要地點(如街道路口、陵墓入口)。
  2. 功德坊:表彰功勳官員或科舉及第者(如“大夫第”“科甲世家”)。
  3. 節烈坊:宣揚忠孝節義,如貞節牌坊(明代起用于表彰守節寡婦)。

五、文化意義

示例:安徽歙縣棠樾村的七連座牌坊群,包含忠、孝、節、義主題,是現存最完整的牌坊群之一。

如需更完整的牌坊實例或建造工藝細節,可參考古建築研究文獻或實地考察。

别人正在浏覽...

爸爸擺平辦公室弊車羸馬畢時敝躧塵甑掣所酬勞丑态百出錯綜代邸旦過僧丹曦盜鬻琱锼低羞笃速梵林繁俗高閣咍籲寒鵲寒微好心橫遮豎擋赫斯之威黃白之術昏旦餃子賈息嘉馔精氣矜己自飾進退雙難酒醉稽問擊針軍容開燠吏才論道經邦麻菲渺無人迹迷雲男錢膍胲纰罽清人圈阓是非颠倒噬胾壽詞蜀客貪猥無厭鐵軌偷營外敷微聲校文系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