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江臯 ”。
“江臯”是清代一位官員的姓名,其生平及主要事迹如下:
基本信息
江臯(生卒年不詳),字在湄,號磊齋,安慶府桐城縣(今安徽桐城)人。他于順治十八年(1661年)考中辛丑科進士,位列第41名(馬世俊榜)。
仕途經曆
曆史評價
其事迹體現了清代地方官員在軍事與民生間的治理智慧,尤其以剛正不阿、執法嚴明著稱,史載“由是肅然不犯”。
注:若需進一步了解其家族背景或具體政績細節,可查閱《清史稿》或地方志等文獻。
《江臯》是一個古代漢字,它的意思是指江邊的高崗、高地或者指江河兩旁的高山。通常用來形容江河兩岸的山巒起伏,或者形容江河的兩邊有高地或高山。
《江臯》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水”和“冡”。其中,“水”是漢字的部首之一,表示與水相關的含義。“冡”則是表示山岡的意思。
《江臯》的總共有13個筆畫,其中“江”部分占用了9個筆畫,而“臯”部分占用了4個筆畫。
《江臯》作為古代漢字,來源于中國古代的文字系統。它在繁體字中寫作「江臯」,與簡體字寫作相同,沒有太大的差異。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江臯」的形狀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不過整體來說,它的構字結構和現代漢字相似。
1. 江臯間密集的山巒使得這片江河成為了一幅壯麗的山水畫。
2. 沿着江臯而建的古村落曆史悠久,風景優美。
江河、江水、臯陶、江畔、江濱、江灣等。
江岸、江畔、江濱等。
平原、低地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