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顯諡的意思、顯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顯諡的解釋

昭彰帝王貴族大臣生前事迹的稱號。《三國志·魏志·文昭甄皇後傳》“ 明帝 即位,有司奏請追諡” 裴松之 注引 晉 王沉 《魏書》:“先帝遷神山陵,大禮既備,至於先後,未有顯諡。”《魏書·儒林傳·徐遵明》:“特乞加以顯諡,追以好爵,仰申朝廷尚德之風,下示學徒稽古之利。”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顯諡”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xiǎn shì,主要用于古代對帝王、貴族或大臣的稱號制度。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顯諡”指昭彰帝王、貴族或大臣生前事迹的谥號。谥號是古代根據逝者生前的功績、品德等給予的總結性稱號,而“顯”字強調這一稱號的公開性和表彰性。


二、字詞解析

  1. 顯:意為明顯、昭彰,引申為公開表彰。
  2. 諡(谥):即谥號,古代對逝者的評價性稱號,如“文”“武”“忠”等。
    • 例如《魏書》中提到“加以顯諡,追以好爵”,即通過顯諡來表彰功績。

三、曆史用例

  1. 《三國志·魏志》:記載明帝即位後,官員奏請為甄皇後追谥,稱“未有顯諡”,表明顯諡需經正式程式授予。
  2. 《魏書·儒林傳》:提及徐遵明請求朝廷為學者追加顯諡,以激勵後人。

四、注意事項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谥法制度,可參考《漢典》或《魏書》相關條目。

網絡擴展解釋二

顯諡的意思

顯諡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給予高尚美好的稱號或尊號。

拆分部首和筆畫

顯諡的部首是言部,筆畫數為18畫。

來源和繁體

顯諡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其中,“顯”即可見、顯示之意,“諡”指古代帝王去世後給予的尊號或稱號。

在繁體字中,“顯”為“顯”,“諡”同樣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顯”字的寫法略有不同,以“彳”作為部首,“臣”作為主體,“見”則在下方單獨寫。

“諡”字在古代寫法中保持不變,仍由“言”部和“壹”字組成。

例句

1. 皇帝去世後,給予他令人敬佩的顯諡。

2. 這位科學家因其傑出貢獻而被賦予了顯諡。

組詞

顯赫、諡號、尊諡、封賢諡聖

近義詞

諡、稱號、尊號、美稱、雅號

反義詞

低賤、貶稱、污名、诽謗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