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bed] 〈方〉∶床的俗稱
卧床太窄
(2) [stay in bed]∶躺在床上(主要由于生病或年老)
卧床不起
亦作“卧牀”。 1.睡覺的床鋪。 唐 岑參 《送柳錄事赴梁州》詩:“江樹連官舍,山雲到卧牀。” 唐 白居易 《燕子樓》詩之一:“滿窗明月滿簾霜,被冷燈殘拂卧牀。”《兒女英雄傳》第七回:“有等慣刼客商的黑店合不守清規的廟宇,多有在那卧牀後邊供桌底下設着地窨子。” ********* 《東梓關》:“他張開眼想了一想,就匆匆地披衣着襪,起身走出了卧床。”
(2).猶卧病。《紅樓夢》第七九回:“兼以風寒外感,遂緻成疾,卧牀不起。”
“卧床”是一個漢語詞語,包含兩層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因病或傷卧床休息
指因疾病、年老或受傷等原因,必須長時間躺在床上休養或無法起身行動。例如:“手術後需要卧床靜養”“老人長期卧床不起”。這一用法常見于醫療場景或日常描述身體狀況。
指睡覺的床鋪
在古漢語或方言中,“卧床”也指代睡覺的床具本身。例如古詩文中提到的“滿窗明月滿簾霜,被冷燈殘拂卧床”(白居易《燕子樓》),即指床鋪。
古詩文中常以“卧床”表達孤獨、病痛或生活狀态,如郁達夫《東梓關》中“起身走出了卧床”,通過動作描寫體現人物狀态。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該詞,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權威醫療指南。
卧床是一個成語,意思是躺在床上休息或病卧不起。
成語“卧床”由“卩”、“廣”兩個部首組成,共有9個筆畫。
成語“卧床”源自于《史記·平準書》:“丈夫懷德持義,迂腐在室卧床甚久。”意為男子因為賢德而在床上安靜休息。
在繁體漢字中,“卧床”沒有變化,仍然寫作“卧床”。
在古代漢字中,“卧床”寫作“臥牀”。
他生病了,不得不卧床休息。
卧室、卧榻、卧鋪。
安卧、躺卧、卧伏。
起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