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節量的意思、節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節量的解釋

節制度量,限量。《後漢書·梁節王暢傳》:“臣欲多還所受,恐天恩不聽許,節量所留,於臣 暢 饒足。”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政事》:“ 何驃騎 作 會稽 , 虞存 弟 謇 作郡主簿,以 何 見客勞損,欲白斷常客,使家人節量擇可通者作白。”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兄弟》:“娣姒之比兄弟則疏薄矣;今使疏薄之人而節量親厚之恩,猶方底而圓蓋,必不合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節量”是漢語中一個具有雙重含義的複合詞,其核心意義圍繞“節制”與“衡量”展開。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的釋義,“節”指調節、控制,“量”指計量、限度,組合後常表示對行為或事物的合理把控。例如在《黃帝内經·素問》中提到“飲食有節量”,強調飲食需符合身體需求,避免過度。

從語義演變角度看,該詞在古代文獻中多用于養生領域。如唐代孫思邈《千金要方》記載“服藥之法,當有節量”,指藥物使用需遵醫囑控制劑量。現代漢語中則擴展至時間管理、資源分配等場景,如“工作節量”指合理安排任務強度。

《漢語大詞典》特别指出“節量”包含動态平衡的特性,既非完全禁止也非放任自流,而是通過持續觀測調整達到最優狀态。這種用法在宋代朱熹《朱子語類》中已有體現:“治學當知節量,循序漸進”。

網絡擴展解釋

“節量”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節制度量,限量”,即通過限制或調整來達到適度的狀态。以下為詳細解釋及相關補充:

1. 基本釋義

2. 文獻出處與用法示例

3. 使用場景與延伸

“節量”強調通過有意識的限制實現平衡,既體現古代文化中的中庸思想,也反映實際生活中的管理智慧。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後漢書》《世說新語》等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挨肩擦膀暗昧之事八牕玲珑摽幟鬓垂鼻夷蠶箪岔出弛拙箠笞出身從婢戴維營颠逸東皇費失輔性戆愚棺束鬼侯歸類國俗黑糊糊黃葛忽芒驕讦桀立戒示驚心悲魄巾笥居利思義可蠢坑三姑扣劍旅會履水珠滿江紅密劄奈何天拏闾南式丕地敲削人情錢冗長山藷生男育女爽惑水潭縮重停閣痛毀銅駝荊棘偷工減料王綱烏烏武無像相衡象徵主義憸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