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節制度量,限量。《後漢書·梁節王暢傳》:“臣欲多還所受,恐天恩不聽許,節量所留,於臣 暢 饒足。”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政事》:“ 何驃騎 作 會稽 , 虞存 弟 謇 作郡主簿,以 何 見客勞損,欲白斷常客,使家人節量擇可通者作白。”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兄弟》:“娣姒之比兄弟則疏薄矣;今使疏薄之人而節量親厚之恩,猶方底而圓蓋,必不合矣。”
“節量”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節制度量,限量”,即通過限制或調整來達到適度的狀态。以下為詳細解釋及相關補充:
“節量”強調通過有意識的限制實現平衡,既體現古代文化中的中庸思想,也反映實際生活中的管理智慧。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後漢書》《世說新語》等原文。
節量是一個由兩個部首組成的漢字,其中左邊的部首為“節”,右邊的部首為“量”。它的拆分部首分别是節和⾯。這是一個用于形容人們在行為和消費上有所節制和克制的詞。
節量的筆畫數為12劃,它的拆分筆畫分别是「⺩」、「⺒」、「⺧」、「⺧」、「㸦」。
節量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演變過程。在繁體漢字中,節量分别是「節」和「量」。在古時候,人們常用竹子做成管子,并在管子上進行刻畫,以達到測量以及存放各種物品的目的。而這種竹管就被稱為“節”。隨着時間的推移,人們将“節”與 “量” 兩個詞合并,并逐漸取義為節制和克制的代表。
古時候漢字寫法中,節的字形為竹子和“刀”的組合,量的字形表示一種放量的方式。
以下是節量的例句:
1. 現在的年輕人應該學會節量消費,不要過度追求物質享受。
2. 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我們需要節量使用能源,以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3. 這個飯店提供的菜品非常豐盛,但我們應該根據自己的胃口進行節量。
節量的近義詞是節制、克制,反義詞是浪費、奢侈。
一些與節量相關的組詞有:節儉、節約、量力而行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