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綱的意思、王綱的詳細解釋
王綱的解釋
天子的綱紀。 漢 揚雄 《劇秦美新》:“帝典闕而不補,王綱弛而未張。” 唐 杜甫 《有事于南都賦》:“王綱近古而不軌,天聽 貞觀 以高揭。” 清 淩揚藻 《蠡勺編·會于召陵侵楚》:“向輯《春秋咫聞鈔》,收 高安 朱文端公 説,猶謂書侵為貶 晉 人,以見王綱之不復振。”
詞語分解
- 王的解釋 王 á 古代一國君主的稱號,現代有些國家仍用這種稱號:王國。王法。公子王孫。王朝(俹 )。 中國古代皇帝以下的最高爵位:王公。王侯。 一族或一類中的首領:山大王。蜂王。王牌(橋牌中最大的牌;喻最有力的
- 綱的解釋 綱 (綱) ā 提網的總繩。 事物的關鍵部分:大綱。綱領。綱目。綱要(.提綱;.概要)。 中國從唐代起轉運大批貨物所行的辦法:一綱(把貨物分批運行,每批車輛船隻的計數編號)。花石綱。生辰綱。 生物學分
網絡擴展解釋
“王綱”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天子的綱紀或政教,具體解釋如下:
1.詞義解析
- 基本含義:指古代君主(天子)制定的國家法紀、政治規範,是維系統治秩序的核心準則。例如《三國演義》中提到的“王綱不振”,即指國家法紀松弛、統治失序。
- 引申義:可代指國家最高權威或道德規範,如唐代杜甫在賦文中用“王綱近古而不軌”表達對當時政治制度的反思。
2.詞源與用法
- 曆史背景:源自古代“綱紀”制度,其中“綱”指總則,“紀”為細則,合稱國家法度。如漢代揚雄《劇秦美新》中“王綱弛而未張”,強調法紀松弛需重整。
- 使用場景:多用于曆史文獻或古典文學,描述國家法紀的嚴明或衰敗,如“力扶社稷”需“振王綱”。
3.現代相關
- 人名用例:現代有同名人物(如浙江省委副秘書長王綱),但此屬專有名詞,與詞語本義無關。
4.例句參考
- 古籍例句:
《劇秦美新》:“帝典阙而不補,王綱弛而未張。”
《三國演義》:“今天下擾亂,王綱不振。”
總結來看,“王綱”一詞承載了古代中國對國家治理體系的理想化表述,強調法紀與道德對國家穩定的重要性。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權威辭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王綱的意思
《王綱》一詞指的是統治者制定的法綱或規章制度,是統治者為了維護社會秩序和權威而制定的管理規範。
拆分部首和筆畫
《王綱》的部首是“王”和“纟”,部首為“王”的漢字通常和王權、帝王相關,而部首為“纟”的通常與綱紀、紀律有關。整個字共有10畫。
來源
《王綱》一詞最早出現于《爾雅·釋衍》中,是古代文獻中使用的詞彙,普遍流傳于漢字文化圈。
繁體
《王綱》的繁體字是「王綱」。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有所變化,所以《王綱》在古時候的寫法可能與現在稍有不同。然而,我們無法直接得知古代的漢字書寫方式,因為古代的紙張很少保存下來。
例句
1. 按照《王綱》規定,人民必須遵守法治和社會秩序。
2. 王子違反了《王綱》,因此被奪去了王位。
組詞
王朝、綱常、文綱、法綱、制綱
近義詞
法度、法規、法紀、紀律、條例、規章、章程
反義詞
無綱、無序、混亂、無法、自由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