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棺束的意思、棺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棺束的解釋

謂以皮革束合棺木。《禮記·檀弓上》:“棺束,縮二,衡三;衽,每束一。” 孔穎達 疏:“棺束者,古棺木無釘,故用皮束合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棺束”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主要與喪葬習俗相關。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棺束”指古代用皮革或繩索捆綁棺木的行為。由于古時棺木不使用釘子,需通過橫向和縱向的皮帶來固定棺蓋與棺體。具體方法在《禮記·檀弓上》中有記載:“棺束,縮二,衡三;衽,每束一”,即縱向(縮)用兩道束帶,橫向(衡)用三道束帶,并在接縫處用木楔(衽)加固。

二、曆史背景與文化意義

  1. 喪葬禮儀:古代對安葬極為重視,棺束的目的是确保棺木穩固,象征對逝者的尊重,也寄托了靈魂安甯的願望。
  2. 技術演變:這一習俗反映了古代木工技術的特點,後來隨着金屬釘的使用逐漸消失。

三、其他可能的引申義

部分現代詞典(如)提到“棺束”作為成語,比喻“注定失敗或毀滅”,但這一用法未見于權威古籍,可能是現代引申或誤用,需結合具體語境謹慎對待。

四、結構分析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喪葬制度,可參考《禮記》原文或考古研究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棺束的意思

《棺束》是一個詞語,表示用來裹屍體的束裝。通常由棺材和綁帶組成,用于安放死者的遺體。

拆分部首和筆畫

《棺束》包含兩個部首,分别是木字旁(木)和束字旁(木)。它的總筆畫數為11畫。

來源

《棺束》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在中國古代的葬禮儀式中,棺材作為安放屍體的器具之一,被稱為“棺”,用來裹屍體的綁帶被稱為“束”。因此,将棺材和綁帶合稱為“棺束”。

繁體

《棺束》的繁體字為「棺束」。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可以将《棺束》分解為“木”和“束”的結構。具體寫法為: 木(目字旁,上方有三橫,代表樹木) 束(豎心結構,上下兩橫代表綁帶)

例句

1. 老人臨終前曾囑咐家人為自己準備一具精美的棺束。

2. 在古代的封建社會中,棺束是非常重要的葬禮用品。

組詞

相關的組詞包括:棺材、綁帶、葬禮、喪葬、殡儀館。

近義詞

與《棺束》有相似意義的詞語包括:靈柩、棺椁、槨木。

反義詞

《棺束》不常用于與其他詞語形成反義關系。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