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晉書·索靖傳》:“ 靖 有先識遠量,知天下将亂,指 洛陽 宮門銅駝,歎曰:‘會見汝在荊棘中耳!’”後因以“銅駝荊棘”指山河殘破、世族敗落或人事衰頹。 宋 陸遊 《謝池春》詞之三:“似 天山 凄涼病驥,銅駝荊棘,灑臨風清淚。” 元 宋旡 《公子家》詩:“不信銅駝荊棘裡,百年前是五侯家。” 況周頤 《蕙風詞話》卷三:“神州陸沉之痛,銅駝荊棘之傷,往往寄託于詞。”
“銅駝荊棘”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成語,其含義與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析:
該成語字面指銅鑄的駱駝(古代宮門外的裝飾物)陷入荊棘叢中,比喻國家動亂後山河殘破、衰敗凄涼的景象。後也引申形容世事變遷、境遇艱難或人事衰頹。
如需更詳細的曆史背景或詩詞用例,可參考《晉書》或宋代詩詞集。
《銅駝荊棘》是一個成語,表示環境艱難,處境險惡,困難重重的意思。常用來形容人處于困境或面臨困難時的苦惱境地。
《銅駝荊棘》這個詞的拆分部首為“金”、“草”、“艹”,筆畫總數為26劃。
《銅駝荊棘》是由《封神演義》中的一段故事所得。相傳,商朝的太公望助周武王伐纣時,中了纣王的*********謀害,被迫流亡于外。途中,他遇到了一個擺設在路邊的銅駝,駝背上長滿了荊棘。這個景象給了太公望極大的啟發,讓他明白了自己面臨的情況和困境。因此,人們通過這個典故形成了成語《銅駝荊棘》來表示處境艱難的意思。
繁體字為「銅駝荊棘」。
古時的漢字寫法與現代不同。《銅駝荊棘》的古漢字寫法為「銅駝荊棘」。
他陷入了一片銅駝荊棘之中,急需我們的幫助。
銅駝、荊棘、陷入、環境、流亡、*********、困境、苦惱。
險阻、充滿困難、困境重重。
平坦、輕松、順遂。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