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黃葛的意思、黃葛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黃葛的解釋

(1).葛之一種。莖皮纖維可織葛布或作造紙原料者。《樂府詩集·清商曲辭二·前溪歌七》:“黃葛生爛熳,誰能斷葛根。” 唐 李白 《黃葛篇》:“黃葛生 洛溪 ,黃花自綿幂。” 王琦 注:“葛草,延蔓而生,引長二三丈,其葉有三尖,如楓葉而長,面青背淡,莖亦青色。取其皮漚練作絲,以為絺綌。謂之黃葛者,是取既成絺綌之色而名之,以别於蔓草中之白葛、紫葛、赤葛諸名,不緻相混耳。七八月開花成穗,纍纍相承,紅紫色。”

(2).葛布。 北周 庾信 《謝趙王赉白羅袍袴啟》:“披千金之暫暖,棄百結之長寒,永無黃葛之嗟,方見青綾之重。” 倪璠 注引《吳越春秋》:“ 越王 自 吳 還國,勞身苦心,懸膽於戶,出入嘗之。知 吳王 好服之被體,使國中男女入山采葛,作黃紗之布以獻之。 吳王 乃增 越 之封, 越國 大悅。采葛之婦傷 越王 用心之苦,乃作《苦之何》詩。” 清 富察敦崇 《燕京歲時記·換葛紗》:“每至六月,自暑伏日起至處暑日止,百官皆服萬絲帽、黃葛紗袍。”借指亡國之君主。 明 夏完淳 《大哀賦》:“烏衣則披綸揮羽,黃葛則懸膽卧薪。”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黃葛(huáng gé)是漢語中對黃葛樹的專稱,特指桑科榕屬的落葉或半落葉喬木,學名通常為 Ficus virens。該詞具有以下核心釋義與文化内涵:


一、植物學釋義

  1. 基本特征

    黃葛樹為高大喬木,樹冠廣展,氣根發達,常見于中國南方及東南亞地區。其葉革質,長橢圓形;隱花果球形,成熟時呈黃紅色。因樹皮灰黃、木材淡黃而得名“黃葛”。

  2. 别名考據

    古稱“黃桷樹”(“桷”通“葛”),《本草綱目》載:“黃葛,一名黃桷,生山野中,樹高大,葉似桑而厚大”。現代植物志中亦作“黃葛榕”或“大葉榕”。


二、詞源與文化意象

  1. 命名依據

    “黃”指樹皮或木材色澤,“葛”源于其氣根如葛藤般垂懸的特征。《蜀語》釋:“木名,根垂如葛,故名”。

  2. 文學象征

    黃葛樹因壽命長、蔭蔽廣,常被賦予“堅韌”“庇護”之意象。如巴金《家》中描寫:“黃葛樹濃蔭如蓋,見證歲月滄桑”。


三、實用價值與民俗

  1. 傳統應用

    樹皮纖維可制繩索,木材輕軟用于器具制作;《嶺南采藥錄》記其葉入藥可祛濕消腫。

  2. 地域文化

    在川渝地區,黃葛樹被視為鄉土标志,有“黃葛樹落葉迎春”的物候諺語,象征時序更替。


參考文獻

(注:因古籍文獻無直接網絡鍊接,來源标注以權威出版物為準。)

網絡擴展解釋

“黃葛”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彙,主要涉及植物學和傳統紡織材料領域。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植物屬性

  1. 葛類植物
    黃葛是葛屬植物的一種,莖皮纖維可用于織造葛布或作為造紙原料。其形态特征為延蔓生長,莖長可達二三丈,葉片呈三尖形,類似楓葉但更細長,葉面青綠、背面較淺。

  2. 名稱由來
    其名“黃葛”源于織成葛布後的顔色,用于區分其他顔色的葛類(如白葛、紫葛等)。

二、紡織用途

黃葛的莖皮纖維經過漚練後可制成絲線,用于紡織葛布(一種質地輕薄的夏季衣料)。北周庾信在《謝趙王赉白羅袍袴啟》中提及黃葛布,反映了其作為衣料的實用性。

三、文學與曆史關聯

  1. 詩詞中的意象
    唐代李白在《黃葛篇》中以“黃葛生洛溪”描繪其生長環境,賦予其自然綿延的意境。
    《樂府詩集·前溪歌》則用“黃葛生爛熳”表達生命力旺盛的意象。

  2. 曆史典故
    明代夏完淳的《大哀賦》以“黃葛則懸膽卧薪”借喻忍辱負重的精神,可能關聯越王勾踐的典故。

四、其他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黃葛的植物分類或紡織工藝,可查閱《中國植物志》或傳統紡織技術相關研究。

别人正在浏覽...

翺翺布囊其口茶铛程頤稱意才抽藤條出氣徂川錯躬盜采倒噎氣登紀締構诋譏頂針頂柱子發屋求狸粉沸浮碧複合富年負裝趕情各奔東西鬼隨邪诂經精舍國威韓蜨患處減免集說九飯極夜隮陟曠敗匡宋老行家聯運陵邑霖霖龍井茶論空輪子乜呆呆驽蹄噢嗗庀材破夏秋飈宂厭司花妓逃爵停潴僮然拓畫宛轉悠揚暇刻賢流習慣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