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疏越的意思、疏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疏越的解釋

亦作“疎越”。1.疏通瑟底之孔,使聲音舒緩。《禮記·樂記》:“清廟之瑟,朱弦而疏越,壹唱而三歎,有遺音者矣。” 孔穎達 疏:“越,謂瑟底孔也,疏通之使聲遲,故雲疏越。”後以指悠揚、隽永。 唐 白居易 《五弦彈》詩:“ 正始 之音其若何?朱絃疏越清廟歌。一彈一唱再三歎,曲淡節稀聲不多。”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九流緒論上》:“簡勁宏妙,平淡疏曠, 周 鼎 商 彜,朱絃疏越者列。” 王國維 《人間詞話》二二:“ 彊村 學 夢窗 而情味較 夢窗 反勝。蓋有 臨川 、 盧陵 之高華,而濟以 白石 之疎越者。”

(2).疏散。《後漢書·馬融傳》:“若乃《陽阿》衰斐之 晉 制,闡鼃華羽之南音,所以洞蕩匈臆,發明耳目,疏越藴慉,駭恫底伏。” 李賢 注:“越,散也。”

(3).疏忽;疏漏。 三國 魏 劉劭 《人物志·體别》:“休動磊落,業在攀躋,失在疏越。”《宋書·律曆志下》:“備閲曩法,疏越實多,或朔差三日,氣移七星,未聞可以下通於今者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疏越是古漢語中的複合詞,需拆分釋義并結合典籍用例分析其本義及引申義:


一、本義解析

  1. 指疏通、镂刻。《說文解字》釋為“通也”,本義為清除阻塞使通暢,引申為器物雕琢的孔洞。如《周禮·考工記》“疏屏”,注:“刻镂之。”

  2. 原指越過,此處特指瑟底部的音孔。《禮記·樂記》“朱弦而疏越”,鄭玄注:“越,瑟底孔也。”

合成詞義:

指古代瑟、琴等樂器底部镂刻的通氣音孔,通過孔洞大小與位置調節音色清濁。《禮記·樂記》載:“清廟之瑟,朱弦而疏越,一唱而三歎”,即形容禮樂之器中空腔的聲學設計。


二、引申義項

  1. 聲音清朗悠遠

    因音孔設計使音色通透,引申形容樂聲清越。北宋陳旸《樂書》:“疏越者,聲之發揚也。”

  2. 疏離隔閡(後起義)

    現代漢語中衍生為“疏遠隔閡”之意,如“關系疏越”,但此用法屬古今異義,古籍未見直接例證。


三、典籍用例


四、權威辭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

    釋為:“疏通瑟底之孔,使聲音舒緩。亦指清越之聲。”

  2. 《古代漢語詞典》

    注:“疏越,指疏通瑟底的音孔,引申為聲音悠揚。”


五、辨析提示

需區分“疏越”與形近詞“疏闊”:


主要參考文獻:

  1. 《禮記正義》(中華書局點校本)
  2.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3. 陳旸《樂書》(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4.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網絡擴展解釋

“疏越”是一個多義詞語,其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1. 原指疏通瑟底音孔(音樂術語) 源自《禮記·樂記》中“清廟之瑟,朱弦而疏越”,指通過疏通瑟底的孔洞使音色舒緩悠揚。孔穎達注解“越”為瑟底孔,疏通後聲音更顯隽永,這一用法成為古代禮樂文化的典型表達。

  2. 引申為“疏散”或“疏離” 例如《後漢書·馬融傳》中“疏越藴慉”描述聲音的擴散效果,李賢注“越”為“散”。在空間或人際層面,可指事物的分散或關系疏遠,如“疏越星布”形容分布稀疏。

  3. 表示疏忽、疏漏 三國劉劭《人物志》提到性格直率者“失在疏越”,《宋書·律曆志》批評曆法“疏越實多”,均指因粗心導緻的漏洞。

  4. 文學中的特殊用法 成語“朱弦疏越”形容詩文質樸而餘韻悠長,如宋代葛立方評價詩句“已非朱弦疏越之意”,強調文字簡練卻意境深遠的特點。


以上解釋綜合了古代典籍、文學評論及工具書釋義。若需更完整的古文用例或學術讨論,可參考《禮記》《後漢書》等原典及相關研究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蔽天敝帚千金彩練采蓮曲參照産母痨朝裡無人莫做官抄撰赤忠地下采礦冬米鍛鉗獨不見堵禦方位角繁紅縫隙弗吊丐命估倒固籍珩磨寒片後蹑箭穿着雁口澆苛僅存驚逐空宮匡救彌縫兩府吝道淩霜流蕩落點羅計闾胥麥垅漫筆面蕃迷謬冥海木楗那邊難割難舍辟匿取友軟化三足烏實用文守吏受窮庶馐譚天說地頹宕帷燈箧劍威儀師仙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