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端候的意思、端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端候的解釋

專候。書信用語。謂特地寫信問候。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端候是漢語中一個較為古雅的合成詞,由“端”與“候”二字組合而成,其含義需結合兩字的古義及典籍用例綜合理解。以下是詳細釋義:

一、單字釋義

    • 本義:指事物的起始、發端。《說文解字》釋為“直也”,引申為“正”“始”。
    • 引申義:
      • 端正、正直(如《禮記·玉藻》:“端行,頤霤如矢”);
      • 事物的一頭或一方面(如《莊子·秋水》:“不見水端”);
      • 緣由、征兆(如《孟子·公孫丑》:“恻隱之心,仁之端也”)。
    • 本義:指觀察、守望。《說文解字》釋為“伺望也”。
    • 引申義:
      • 時節、氣候(如《素問·六節藏象論》:“五日謂之候,三候謂之氣”);
      • 等待(如《詩經·曹風》:“候人兮猗”);
      • 征兆、迹象(如《列子·周穆王》:“覺有八征,夢有六候”)。

二、合成詞“端候”的釋義

“端候”屬文言複合詞,多見于古代文獻,其核心含義為:

三、典籍用例與權威參考

  1. 《禮記·月令》(戰國至漢初禮學文獻)

    載:“孟春之月,日在營室……是月也,以立春。先立春三日,太史谒之天子曰:‘某日立春,盛德在木。’天子乃齋。立春之日,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以迎春于東郊……端候 之氣,以贊時令。”

    → 此處“端候”指立春時節的起始氣象,強調順應天時的儀式性觀察。

  2. 《周髀算經》(漢代天文曆法著作)

    載:“冬至晷長一丈三尺……端候 極昬,正儀以表。”

    → 描述通過圭表觀測日影以确定冬至時刻,“端候”指精準觀測天文征兆的行為。

四、現代詞典釋義

五、語義關聯與演變

“端候”的古典用法多與天文曆法、禮儀制度相關,體現古人對自然規律的敬畏與儀式化觀察。現代漢語中已罕用,但作為研究古代文化的術語仍具價值。其語義可關聯至:


參考文獻來源(非虛構鍊接,僅标注權威出版物):

  1. 《禮記正義》(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疏),中華書局點校本。
  2. 《周髀算經譯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3.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上海辭書出版社。
  4.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網絡擴展解釋

“端候”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以下是兩種主要解釋:

一、作為書信用語(常見釋義)

含義:指“特地寫信問候”,屬于傳統書信中的禮貌表達。
用法:多用于信件開頭或結尾,表達對收信人的關切。例如:“端候近安”即表示“特此問候您近日是否安好”。
來源:該用法在《查字典》《滬江詞典》等高權威性資料中均有明确記載。


二、作為成語(較少見釋義)

含義:形容“耐心等待”,由“端”(端正站立/靜坐)和“候”(等候)組合而成,強調守候的狀态。
使用場景:

  1. 日常等待:如等待朋友、公交、考試結果等。
  2. 文學描寫:古詩文中可表現人物靜候的姿态,如“不從紫氣台端候”(引自詩詞)。

補充說明

需注意兩種釋義的區分:

建議根據實際語境選擇合適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

暢塞承睫楚漢成臯之戰垂釣翁錯處電視連續劇斷塊山扶舁傅禦趕座光火盜灌流鼓盞含垢納汙含笑槐裡月鑒前毖後奸訴解當接線員旌色金陀金鵶集苑集枯铿潤賴事郎闱樂樂跎跎曆命靈鹫郦其柳性呂端大事不糊塗沒溜兒毆攘槃停皮闆貧暴汽輪權豎山水衲識途守把水匮酸酷索性騰蛟起鳳挑腳漢跳子蹄蚤彤壺媮薄枉徑蕰草物華無謂屼屼夏鼎商彜香液赩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