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石榴的省稱。 南朝 梁簡文帝 《大同八年秋九月》詩:“長樂含初紫,安榴拆晚紅。” 唐 皮日休 《石榴歌》:“蕭娘初嫁嗜甘酸,嚼破安榴千萬粒。” 宋 盧祖臯 《水龍吟·淮西重午》詞:“流光又是,宮衣初試,安榴半吐。”參見“ 安石榴 ”。
“安榴”是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安榴”即安石榴的省稱,指石榴。該詞在古代文獻中常作為石榴的别稱出現,例如南朝梁簡文帝《大同八年秋九月》詩、唐皮日休《石榴歌》等作品中均有使用。
名稱由來
石榴原産自古安息國(今伊朗地區),漢代張骞出使西域後傳入中國,因此得名“安石榴”(“安”指代安息國)。後簡化為“安榴”,如宋代張孝祥詞中“安石榴花,影落紅欄小”即用此簡稱。
植物特征
石榴果實多籽,象征多子多福,常出現在傳統文學與民俗中。例如唐代皮日休詩句“嚼破安榴千萬粒”,既描述食用石榴的場景,也暗含對繁盛的贊美。
(以上詩句均通過“安榴”描繪石榴花開或果實成熟的景象,體現其作為古典意象的運用。)
現代漢語中,“安榴”一詞已較少使用,多被“石榴”替代,但在古籍或詩詞鑒賞中仍可能遇到。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詩詞背景,可參考《漢語大詞典》等工具書。
《安榴》是一個漢語詞語,表示“安慰、寬慰”。它通常用來形容某人或某事給人帶來了心靈上的慰藉和寬慰。
《安榴》這個詞包含了兩個部首:宀(mián)和木(mù)。
宀部表示與居住、屋頂相關的含義;木部表示與樹木有關的含義。
《安榴》一詞總共有14個筆畫。
《安榴》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其中,“安”這個字本義為“安定、平靜”,表示使人的内心得到平靜和安定的感覺。
而“榴”則表示“石榴”,石榴富含豐富的果實,是中國文化中寓意豐富、富貴吉祥的象征之一。
因此,結合“安”和“榴”,《安榴》一詞形象地描述了通過内心的平靜和寬慰所帶來的喜悅和福祉。
《安榴》的繁體字為「安榴」。
在古時候,《安榴》這個詞的寫法可能會略有不同。例如,它可以使用象形寫法,将“安”的字形寫得更加形象生動,以表達更深刻的含義。
以下是一些使用《安榴》的例句:
1. 在失去親人後,她感到非常沮喪,但是她的朋友的安慰讓她心情得到了一些安榴。
2. 面對失敗,我們需要找到一種方式給自己帶來一些内心的安榴。
3. 他聽到了好友的好消息,感到非常高興,内心裡充滿了安榴的感覺。
與《安榴》相關的詞語:
1. 安慰:表示給人心靈上的慰藉和安撫。
2. 榴花:表示石榴開放的花朵。
3. 榴蓮:表示熱帶水果中一種具有濃郁氣味和獨特風味的水果。
與《安榴》意思相近的詞語:
1. 撫慰:表示用柔和的語言或行動來安慰和安撫。
2. 安撫:表示平息人的情緒,使其平靜下來。
與《安榴》意思相反的詞語:
1. 難過:表示心情不好,感到痛苦或悲傷。
2. 憂傷:表示心情沉重,痛苦或悲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