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艾炷的意思、艾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艾炷的解釋

揉艾制成錐形的顆粒,謂之“艾炷”。中醫用以灸療疾病。《北史·酷吏傳·李洪之》:“ 洪之 志性慷慨,多所堪忍。疹病灸療,艾炷圍将二寸,首足十餘處,一時俱下,言笑自若。” 唐 韓愈 《譴瘧鬼》詩:“灸師施艾炷,酷若獵火圍。”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艾炷”是中醫灸療中的專用術語,其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定義

艾炷指用艾絨手工或機器制成的圓錐形小團,用于灸法治療。每燃燒完一個艾炷稱為“一壯”。古代醫籍如《北史·酷吏傳》和唐代韓愈詩中均有記載,如“艾炷圍将二寸”“灸師施艾炷”等描述。

二、制作與規格

  1. 制作方法
    傳統手工制作是将艾絨捏成錐形,現代可用金屬模具壓制成型,使艾炷更緊密均勻。
  2. 大小分類
    • 小炷:如麥粒大,多用于直接灸(直接接觸皮膚)
    • 中炷:如半截棗核大(高約1cm,底徑0.8cm,燃燒3-5分鐘)
    • 大炷:如半截橄榄大。

三、應用場景

主要用于中醫灸法,通過燃燒艾炷刺激穴位,達到溫通經絡、祛寒除濕等療效。根據病症選擇不同大小的艾炷,如小炷常用于敏感部位或虛弱患者。

四、補充說明

個别文獻(如)提到“艾炷”被引申為對美德的贊美,但此用法在醫學語境中極為罕見,主流含義仍為灸療工具。

網絡擴展解釋二

艾炷

艾炷是一個漢字,拆分部首為艹和火,總共有8個筆畫。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成語,意思是點燃艾草并焚燒。在古時候,人們常使用艾草進行驅瘟、辟邪等儀式。

艾炷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艾炷」。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艾炷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例如,秦代的隸書寫法為「艹火」。

以下是一個關于艾炷的例句:「祭祀時,人們點燃艾炷以辟邪。」

一些和艾炷相關的組詞包括:艾草、艾香、火炬。

艾炷的近義詞可以是:艾草。

艾炷的反義詞暫無。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