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搜揚的意思、搜揚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搜揚的解釋

亦作“ 搜敭 ”。訪求舉拔。 三國 魏 曹植 《文帝诔》:“思良股肱,嘉昔 伊 呂 ,搜揚側陋,舉 湯 代 禹 。”《舊唐書·薛登傳》:“或明制纔出,試遣搜敭,驅馳府寺之門,出入王公之第。” 宋 曾鞏 《正長各舉屬官诏》:“非獨搜揚幽滞,庶幾為官得人。” 清 吳偉業 《送宛陵施愚山提學山東》詩之一:“兵火獨搜揚,重見 鐘離意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搜揚”的漢語詞典釋義

“搜揚”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訪求舉薦(人才),強調主動搜尋并提拔賢能之士。該詞多見于古代文獻,尤指帝王或上位者為選拔人才而進行的廣泛征尋與表彰行為。

一、詞義解析

  1. “搜”與“揚”的複合義

    • 搜:意為“搜尋”“訪求”,指主動探訪、發掘。
    • 揚:意為“舉薦”“表彰”,指公開推舉或宣揚其才能。

      二字結合,體現從發現到舉薦的完整過程,常用于人才選拔語境。

  2. 典籍中的典型用例

    • 《尚書·堯典》載帝堯“疇咨若時登庸”,漢代孔安國傳釋為:“疇,誰;庸,用也。誰能鹹熙庶績,順是事者,将登用之。”後引申為“搜揚側陋”(訪求舉薦隱于卑微之地的賢才),成為該詞的經典出處 。
    • 《晉書·羊祜傳》載晉武帝诏書:“搜揚側陋,亦台輔之宿心也。”指舉薦隱逸賢士是朝廷重臣的夙願 。

二、曆史語境中的延伸

  1. 政治制度關聯

    古代“搜揚”常與察舉制、科舉制等人才選拔機制關聯。如《北史》提及北魏孝文帝“搜揚俊乂,束帛伫于丘園”,指以禮聘方式征召隱逸人才 。

  2. 文學修辭中的運用

    唐宋文獻中,“搜揚”亦用于比喻發掘被埋沒的事物。如唐代張說《起義堂頌》:“搜揚暗昧,疇咨隱滞。”此處指揭示隱晦的真理 。

三、現代語義的演變

當代漢語中,“搜揚”已非常用詞,但仍在曆史研究、古籍解讀領域保留原義。其概念可類比現代“人才發掘”“舉賢任能”,但更具古典文化意蘊。


參考來源:

  1. 《尚書正義》(漢·孔安國傳)
  2. 《晉書·卷三十四·羊祜傳》(唐·房玄齡等撰)
  3. 《北史·卷三·魏本紀》(唐·李延壽撰)
  4. 《張說集校注·卷十二》(唐·張說著,中華書局)

網絡擴展解釋

“搜揚”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細微差異,以下是綜合解釋:

一、基本含義

“搜揚”由“搜”和“揚”組成:

二、詳細解釋

  1. 訪求舉拔(核心含義)
    指主動尋訪并推舉人才,常見于古代文獻。例如三國時期曹植在《文帝诔》中寫道:“搜揚側陋,舉湯代禹”,意為選拔隱逸的賢才。

  2. 搜索尋找(字面引申)
    部分現代解釋強調動作本身,指“努力尋找某物”,但此用法較少見。

三、使用場景

四、字義分解

單字 含義
尋找、搜集(如“搜羅”)
舉薦、傳播(如“揚才”)

五、例句參考

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古代漢語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百花魁飽計背巷變缞殘照钗股篆禅那蟬焉癡心妄想弛墜沖打崇聖寺瘡巨釁深廚人蹈抵東尋西覓督責恩錫府界撫悅趕場宮壇官告瑰侈賀囊厚藏激節巾拂敬天愛民極笑寬譬梁星獠女麗土裡閻陸遊朦蔽命诏撲落傾頓青箬顉頤丘陵屈佚草如醉如狂删刈摵摵石窗庶尤太史氏脫卯托足微宦微渦文化産業纖弓香橼縣署顯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