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複誦讀。雒,通“ 絡 ”。 清 戴名世 《<方百川稿>序》:“得盡讀兩人之文,往往循環雒誦,不忍釋去。” 清 李慈銘 《越缦堂讀書記·援鹑堂筆記》:“迴翔雒誦,不能舍去。” 魯迅 《三閑集·怎麼寫》:“那不能直吞下去的模樣,就和雒誦教訓文學的時候相同。”參見“ 洛誦 ”。
“雒誦”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詳細解析:
發音:luò sòng
核心含義:指反複誦讀,帶有循環、持續的特點。其中“雒”通“絡”,取“脈絡相連”之意,強調誦讀的連貫性。
如需進一步了解詞源演變或具體文獻案例,可參考《漢典》及古典文學解析資料(來源:、2、3)。
《雒誦》是一個漢語詞語,主要指的是用書聲朗讀或念誦文學作品。它是由兩個字組成,分别是“雒”和“誦”。嚴格來說,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并不常見,多用于古代文化或古文研究領域。
根據《康熙字典》,《雒誦》的首個字“雒”拆分為從“食”部和“雨”部,第一個部首是“食”,第二個部首是“雨”;總共由16畫組成。第二個字“誦”拆分為從“讠”部和“彡”部,第一個部首是“讠”,第二個部首是“彡”;總共由7畫組成。
《雒誦》二字最早出現在《周禮·地官官人氏》中,用來描述古代祭祀神位時官員閱讀經文的情景。隨着時間的推移,該詞逐漸引申為念誦文學作品的意思。
在繁體中,一般以「雒誦」來表示這個詞。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字形會有一些差異。對于《雒誦》,它在古代常常以其正式的形式寫為「雒誦」。
1. 他用悠揚的聲音将古詩《離騷》雒誦出來,讓人心生敬佩。
2. 在中國傳統文化教育中,逐字逐句地雒誦經典著作被視為一種重要的修養方式。
1. 雒禮:古代祭祀中,官員閱讀經文的儀式。
2. 雒胙:古代祭祀中,飲食的一部分。
近義詞:吟誦、誦讀、吟詠。
反義詞:默讀、閉目思索。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