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rive up(prices)] 投機商人起哄擡高 [物價]
謂紛紛擡高物價。《人民日報》1982.3.13:“這些貨棧在經營過程中,發生了一些問題:提高收購價格……争搶貨源,哄擡價格。”
“哄擡”是一個經濟領域常用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指投機者通過不正當手段聯合擡高商品或資産價格的行為。常見于股市、商品市場等交易場景,核心特征是通過人為幹預制造虛假供需關系。
被《價格法》《反不正當競争法》等明令禁止,2020年新冠疫情期市場監管總局曾對口罩哄擡行為開出300萬元頂格罰單。
2022年歐洲能源危機期間,部分貿易商通過囤積天然氣并散布供應緊張消息,導緻天然氣期貨價格單日暴漲20%後被監管部門調查。
該行為不僅擾亂市場秩序,還可能構成《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條非法經營罪。消費者若發現此類行為,可向12315平台舉報。
《哄擡》是一個漢字詞語,形容人們故意擡高價格或者地位,以獲得不當利益的行為。
《哄擡》的部首是口,總共有9個筆畫。
《哄擡》這個詞最早出現在中國的古代文獻中,源自于古漢語。它是由口和兇兩個字組成的,意味着用口舌的誘騙和恐吓來擡高某人或某物的價格或地位。
《哄擡》的繁體字是「鬨臺」。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是不斷演變的,所以《哄擡》在古時候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有些差異。然而,由于沒有具體的曆史記錄,我們無法得知古代《哄擡》的确切寫法。
1. 他們一起合謀哄擡物價,以獲取更多的利潤。
2. 這家公司為了吸引投資者,故意哄擡自己的市值。
哄擡價格、哄擡地位、哄擡市值
炒作、捧殺
貶低、貶值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