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勞役繁重之政。《後漢書·臧宮傳》:“逸政多忠臣,勞政多亂人。”
(2).勞績,政績。 宋 範仲淹 《奏重定臣僚轉官及差遣體例》:“其幕職州縣官,未該磨勘,而有上項勞政者,亦與比類升擢。”
“勞政”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不同解釋,主要分為以下兩類:
勞役繁重的政治
指統治者實施的繁重勞役政策,常帶有負面評價。例如《後漢書·臧宮傳》提到“逸政多忠臣,勞政多亂人”,強調過度勞役易引發社會動蕩。
政績或勞績
指官員在治理中取得的功績。宋代範仲淹在奏折中曾用“勞政”表示官員的政績,并以此作為升遷依據。
部分現代解釋将“勞”與“政”結合,定義為通過政治活動改善勞動者權益,例如争取勞動條件、福利保障等。但此用法在傳統文獻中較少出現,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勞政是一個漢語詞彙,包含了兩個意思:勞動和政務。
勞政的左邊部首是力(lì),右邊部首是攵(pū)。總共有10個筆畫。
勞政是由兩個漢字組合而成。勞字表示勞動、辛苦,政字表示政務、治理。結合起來,勞政描述了與勞動和政務有關的事物。
在繁體字中,勞政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時候,勞政的寫法沒有太大變化。
1. 他經營勞政多年,為社區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2. 她在勞政方面有豐富的經驗,是個出色的領導者。
1. 勞務-指從事勞動服務的機構或個人
2. 政權-指政府對國家事務的管理權力
3. 勞動-指人們為完成某項工作而付出的努力
勞政與勞政相關的近義詞包括勞動政策、勞工管理、勞動治理等。
勞政的反義詞可以是非勞動、非政務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