甕裡醯雞的意思、甕裡醯雞的詳細解釋
甕裡醯雞的解釋
酒甕中生的一種小蟲。《莊子·田子方》:“ 孔子 出,以告 顔回 曰:‘ 丘 之於道也,其猶醯雞與!微夫子之發吾覆也,吾不知天地之大全也。’” 郭象 注:“醯雞者甕中之蠛蠓。”後以“甕裡醯雞”喻見識淺陋的人。《幼學瓊林·鳥獸》:“怡堂燕雀,不知後災;甕裡醯雞,安有廣見。”
詞語分解
- 甕的解釋 甕 (甕) è 一種盛水或酒等的陶器:水甕。酒甕。菜甕。甕城(圍繞在城門外的小城)。甕牖(弖 )繩樞(以破甕作窗戶,以草繩系戶樞。形容家裡窮)。 姓。 筆畫數:; 部首:瓦; 筆順編號:
- 醯雞的解釋 即蠛蠓。古人以為是酒醋上的白黴變成。《列子·天瑞》:“醯雞生乎酒。” 清 翁叔元 《病中雜述》詩之二:“微生屬醯雞,世事付野馬。” 章炳麟 《訄書·民數》:“叢林喬木,不一日而茲,惟蠛蠓醯雞歟,蠕動羣
網絡擴展解釋
“甕裡醯雞”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從多個角度詳細解析:
1.基本釋義
- 讀音:wèng lǐ xī jī(、4、7、11均标注此發音)。
- 字面意思:“醯雞”并非真正的雞,而是指酒壇或醋壇中滋生的小蟲(蠛蠓);“甕”是封閉的容器。合指被困在甕中的小蟲。
- 比喻義:形容見識短淺、眼界狹隘的人,或因環境局限無法施展才能的狀态。
2.出處與典故
- 典籍來源:
- 一說出自《列子·天瑞》:“厥昭生乎濕,醯雞生乎酒。”。
- 另一說出自《莊子·田子方》:“丘之于道也,其猶醯雞與!微夫子之發吾覆也,吾不知天地之大全也。”。此處的孔子(丘)自謙學問淺薄,如甕中小蟲般局限。
- 典故延伸:小蟲困于甕内,所見僅甕口一方天空,以此暗喻人受環境或認知所限,不知天地廣闊。
3.用法與語境
- 感情色彩:多含貶義,用于批評他人見識淺薄;也可作自謙之詞。
- 語法結構:偏正式成語,常作賓語(如“如甕裡醯雞”)。
- 適用場景:
- 批評他人固步自封,如:“他從未走出小鎮,猶如甕裡醯雞。”
- 自謙學識有限,如:“在下才疏學淺,恐如甕裡醯雞,還請指教。”。
4.相關擴展
- 近義表達:“井底之蛙”“坐井觀天”(雖未直接提及,但比喻邏輯相似)。
- 反義表達:“見多識廣”“博古通今”。
- 文化聯想:常與“怡堂燕雀”并用,如明代《幼學瓊林》:“怡堂燕雀,不知後災;甕裡醯雞,安有廣見?”。
5.現代啟示
這一成語提醒人們突破認知局限,保持開放心态。如同的文學化描述:“甕中醯雞眼中的蒼穹,不過是甕口的一小方”,鼓勵跳出“舒適圈”探索更廣闊的世界。
以上内容綜合了、、、、等多個權威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甕裡醯雞:詞義、部首和筆畫
《甕裡醯雞》是一個成語,常用于形容一個人受制于人,沒有自主權,處境被限制。甕,是指一種用來存儲食物或液體的容器,醯雞則指一種在缸中養殖而被禁锢的雞。
該成語的部首分别為瓦(瓦罐的瓦字旁)和鳥(鴨子),其中瓦的讀音為wǎ,鳥的讀音為niǎo。按字形分析,瓦是瓦罐的構成部分,鳥則代表了被禁锢在瓦罐中的雞。
根據筆畫計算,甕字共有10筆,裡字共有7筆,醯字共有13筆,雞字共有9筆。
《甕裡醯雞》的來源與繁體寫法
《甕裡醯雞》一詞最早出現在《廣韻》一書中。該成語的繁體寫法為『甕裡醯鷄』,其中甕為甕的繁體字,裡為裡的繁體字,鷄為雞的繁體字。繁體字中甕的形狀更加扁平,裡的中間多了一個點,雞的頭部有更多的細節。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甕的寫法為『甕』,裡的寫法為『裡』,醯的寫法為『醯』,雞的寫法為『雞』。這些寫法在字形上與現代字體略有不同,但仍能體現出成語的本義。
《甕裡醯雞》的例句
1. 那個商人控制了他的生意,讓他感覺就像《甕裡醯雞》一樣束手無策。
2. 在這個項目中,他隻是一個執行者,完全是《甕裡醯雞》,無法發表自己的意見。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甕中捉鼈、甕中之鼈。
近義詞:甕中之鼈。
反義詞:自由自在、完全自主。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