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rive up(prices)] 投机商人起哄抬高 [物价]
谓纷纷抬高物价。《人民日报》1982.3.13:“这些货栈在经营过程中,发生了一些问题:提高收购价格……争抢货源,哄抬价格。”
“哄抬”是一个经济领域常用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指投机者通过不正当手段联合抬高商品或资产价格的行为。常见于股市、商品市场等交易场景,核心特征是通过人为干预制造虚假供需关系。
被《价格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明令禁止,2020年新冠疫情期市场监管总局曾对口罩哄抬行为开出300万元顶格罚单。
2022年欧洲能源危机期间,部分贸易商通过囤积天然气并散布供应紧张消息,导致天然气期货价格单日暴涨20%后被监管部门调查。
该行为不仅扰乱市场秩序,还可能构成《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非法经营罪。消费者若发现此类行为,可向12315平台举报。
《哄抬》是一个汉字词语,形容人们故意抬高价格或者地位,以获得不当利益的行为。
《哄抬》的部首是口,总共有9个笔画。
《哄抬》这个词最早出现在中国的古代文献中,源自于古汉语。它是由口和凶两个字组成的,意味着用口舌的诱骗和恐吓来抬高某人或某物的价格或地位。
《哄抬》的繁体字是「鬨臺」。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形式是不断演变的,所以《哄抬》在古时候的写法可能与现代有些差异。然而,由于没有具体的历史记录,我们无法得知古代《哄抬》的确切写法。
1. 他们一起合谋哄抬物价,以获取更多的利润。
2. 这家公司为了吸引投资者,故意哄抬自己的市值。
哄抬价格、哄抬地位、哄抬市值
炒作、捧杀
贬低、贬值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