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夏網的意思、夏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夏網的解釋

謂 夏桀 所布的羅網。語本《呂氏春秋·異用》:“ 湯 見祝網者,置四面,其祝曰:‘從天墜者,從地出者,從四方來者,皆離吾網。’ 湯 曰:‘嘻!盡之矣。非 桀 其孰為此也?’”後以“夏網”比喻密布的法網。 清 顧炎武 《贈路光祿太平》詩:“彌天成 夏 網,畫地類 秦 坑。獄卒逢 田甲 ,刑官屬 甯成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夏網”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主要來源于曆史典故,并具有比喻意義。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夏網”字面指夏桀(夏朝末代暴君)所設的羅網,源自《呂氏春秋·異用》中的典故。商湯見人四面張網捕獵,認為過于嚴酷,感歎“非桀其孰為此也?”,後以“夏網”比喻統治者密布的法網或嚴酷律令。

二、典故出處

  1. 《呂氏春秋》記載:商湯曾見人四面設網捕獵,并禱告“上下四方的獵物皆入網中”。商湯認為此舉趕盡殺絕,非仁君所為,于是撤去三面網,僅留一面。此典故以夏桀的暴政對比商湯的仁德,形成“夏網”一詞。
  2. 比喻延伸:後世用“夏網”形容嚴苛的法律體系,如清代顧炎武詩句“彌天成夏網,畫地類秦坑”,暗指密布的法網如同暴政。

三、使用場景

四、其他解釋

部分資料(如、7)提到“夏網”指夏季捕魚的漁網,但此用法較為少見,可能與字面拆分有關,需結合語境判斷。

如需進一步考證原始文獻,可參考《呂氏春秋·異用》及清代顧炎武《贈路光祿太平》詩。

網絡擴展解釋二

夏網的意思

夏網是一個漢語詞彙,意思是夏季的網。夏季是一年中的炎熱時候,特别是在農村,人們會在田地裡搭建起一張張網,用來捕捉害蟲或者固定莊稼。這些被用來遮蔭的網被稱為夏網。

拆分部首和筆畫

夏網這個詞由兩個偏旁組成。其中,“夊”是左邊的偏旁,底部是一橫,表示走路向前的動作,總計一劃;“網”是右邊的偏旁,由五個橫組成,總計九劃。

來源和繁體

夏網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演變過程中。在古時候,人們用蠶絲或者柳條編織網來遮擋陽光,讓莊稼得到足夠的遮陰。這些網在夏季使用較多,因此被稱為夏網。在繁體字中,夏網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夏網内的偏旁組合不同,形狀也不同。在“夏”字中,底部的橫向向上稍稍彎曲;而在“網”字中,由于字形的變化,整體看起來更加複雜,由多個勾線組成。

例句

1. 農民用夏網遮蔽莊稼,以免受到過多的陽光暴曬。

2. 那個村莊的夏網非常密集,幾乎把整個田地都覆蓋住了。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夏季、夏天、夏日、麻網、紗網、藤網。

近義詞:遮陽網、遮擋網、遮陰網。

反義詞:冬網、春網、秋網。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