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enile person;senility] 年老糊塗,也指年老糊塗的人
(1).年老而昏聩。《紅樓夢》第二十回:“你别和你媽媽吵纔是,他是老糊塗了,倒要讓他一步兒的是。”
(2).糊塗的人。 曹禺 《日出》第四幕:“最可惡是行裡的同人背後罵我是個老胡塗,瞎了眼,叫一個不學無術的三等貨來做我的襄理。”
“老糊塗”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綜合解析:
基本含義
該詞由“老”和“糊塗”組成,形容年老後思維遲鈍、容易犯迷糊的狀态,也可直接指代具有這種特征的老年人。拼音為lǎo hú tú,注音為ㄌㄠˇ ㄏㄨˊ ㄊㄨˊ。
詞性與用法
使用場景
注意事項
近義詞擴展
相關詞彙包括“昏聩”“健忘”,但“老糊塗”更側重年齡因素導緻的思維退化。
如需更多例句或文學引用,可參考《紅樓夢》等經典作品,或查字典等工具書。
古代漢字中的“老糊塗”指一個人頭腦遲鈍、思維不清晰、容易犯迷糊、懵懂無知的狀态。在現代漢語中,“老糊塗”通常指一個人做事舉止紛亂,沒有條理,常常搞不清楚狀況,容易犯錯誤,讓人感到困惑和無奈。
“老糊塗”的拆分部首是“老”,表示年老或經驗豐富;另一個部首是“糸”(絲字旁),表示與線或紗有關。字形上,它的總筆畫數是16。
“老糊塗”的詞源可以追溯到明代,最早見于明代的小說《西遊記》。在小說中,作者吳承恩以“老糊塗”來形容悟空的性格特點,表示悟空聰明而機智,但時常犯迷糊、頭腦不清醒。
在繁體字中,“老糊塗”被寫作「老糊塗」。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會有一些變化。“老糊塗”字的古體字形為「老糊蕖」。其中,“老”表示年老,撚發之象;“糊”表示迷糊或迷失的樣子;“蕖”則表示茂盛的草木。這種字體呈現了老年人頭發稀疏、蒙胧迷糊的形象。
1. 他老喊着找東西,卻一直把東西放在眼前。
2. 他老糊塗,經常把事情搞錯。
老糊塗可以和其他詞組成一些常用的表達,例如:老糊塗鬼、犯老糊塗、鬧老糊塗。
近義詞:頭腦糊塗、糊塗蟲、糊裡糊塗。
反義詞:頭腦清晰、睿智、聰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