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榷署的意思、榷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榷署的解釋

宋 置掌管過境貿易的機構。《宋史·食貨志下八》:“ 乾德 二年,禁商旅毋得渡 江 ,於 建安 、 漢陽 、 蘄口 置三榷署,通其交易……緣 江 百姓及煎鹽亭戶,恣其樵漁,所造屨席之類,榷署給券,聽渡 江 販易。 開寳 三年,徙 建安 榷署於 揚州 。 江 南平,榷署雖存,止掌茶貨。”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榷署”是一個曆史詞彙,主要含義與古代商貿管理相關,具體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義

榷署(拼音:què shǔ)指古代官方授權的市場經營攤位或貿易管理機構。其核心特點是政府管控,包括監督市場秩序、征收稅收等職能。例如,商販需通過榷署獲得經營許可,類似現代的特許經營權制度。

二、宋代具體職能

在宋代,榷署被明确為掌管過境貿易的官方機構。據《宋史·食貨志》記載:

  1. 設置背景:乾德二年(964年),朝廷禁止商旅私自渡江,于建安、漢陽、蕲口三地設榷署,管理南北貿易。
  2. 運作方式:百姓及鹽戶生産的草鞋、竹席等物品,需經榷署發放憑證(“給券”)方可渡江交易。
  3. 職能演變:江南統一後,榷署職能縮減,僅負責茶貨專賣。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宋代榷署的遷移與變革,可查閱《宋史·食貨志》原文或相關曆史研究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榷署的意思

榷署是一個漢字詞語,它指的是古代經營海外貿易的機構或機關,也可以指擔任這種職務的官員。在古代,榷署作為負責管理海外貿易、征收關稅和管理商貿活動的機構,是國與國之間經濟交流的重要組成部分。

榷署的部首和筆畫

榷署的部首是木(mù),它的筆畫數為13。

榷署的來源和繁體

榷署一詞最早出現在《增廣財經》這本書中,這是明代許直所著的一本商業百科全書。榷署的繁體字為「搉署」。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榷署」這個詞的寫法也有一些變化。在《康熙字典》中,榷署的寫法為「榷署」;而在《廣韻》中,它的寫法為「□署」。

榷署的例句

1. 在古代,榷署是國家經濟活動的重要機構之一。

2. 他被任命為榷署的官員,負責管理海外貿易事務。

榷署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榷署管理、榷署機關、榷署官員。

近義詞:榷場、榷酒。

反義詞:内銷、私貿。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