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敬稱诰命。 南朝 梁 江淹 《蕭骠騎讓封第二表》:“況鴻誥鬱集,懋冊頓萃,諒非虛薄,輕所膺符。”
“鴻诰”是古代漢語中的特定稱謂,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鴻诰”指對诰命的敬稱。诰命是古代帝王封贈或訓誡臣僚的正式文書,常見于冊封、賞賜等場合。該詞由“鴻”(尊貴、宏大)和“诰”(官方文告)組合而成,強調文書的莊嚴性與權威性。
鴻(hóng)
诰(gào)
南朝梁文學家江淹在《蕭骠騎讓封第二表》中寫道:“況鴻诰郁集,懋冊頓萃,諒非虛薄,輕所膺符。”此處“鴻诰”指朝廷頒布的封賞诏書,表達對皇命的謙敬。
“鴻诰”多用于官方文書或正式場合,常見于謝恩、辭讓封賞的奏表中,體現臣子對皇權的尊重。例如,江淹以此詞表達對封賞的惶恐與推辭。
“鴻诰”是古代對诰命文書的敬稱,兼具禮儀性與文學性,多見于南朝至唐宋的文獻中,現代已罕用。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骈文類纂》等典籍。
《鴻诰》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帝王的谕令、上天的旨意。
《鴻诰》是由部首“鳥”和“告”組成的,其中“鳥”是表示“鴻雁”的意思,分為10個筆畫,“告”是表示“告知”的意思,分為7個筆畫。
《鴻诰》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帝王的治國理政。根據古代中國的信仰,皇帝被認為是天地間的至尊,象征着天的意旨。因此,皇帝頒發的谕令被稱為《鴻诰》,意思是上天的旨意洪大無比,廣泛而高貴。
《鴻诰》在繁體字中寫作「鴻誥」。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有多種不同的字形變異,所以古時候《鴻诰》的寫法可能稍有不同。但基本上,它的字形結構保持與現代字體相似,即由部首“鳥”和“告”組成。
1. 皇帝頒發了一道《鴻诰》,宣布大赦天下。
2. 《鴻诰》中記載了君主對國家的期望和政策。
3. 傳說中,鴻雁可以傳達上天的《鴻诰》。
- 鴻雁
- 鴻門宴
- 提醒
- 指示
- 诏書
- 谕旨
- 命令
- 差遣
- 訓令
- 禁令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