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節的意思、啟節的詳細解釋
啟節的解釋
(1).古代使臣出行,執節以示信。後因謂侍從引駕或高級官吏起程為“啟節”。 南朝 梁 陶弘景 《周氏冥通記》卷二:“神童啟節,玉女侍軒。” 魯迅 《故事新編·理水》:“﹝ 禹 ﹞已從 冀州 啟節,不久就要到這裡了。”
(2).喻星宿的運轉和節令的更換。 晉 張協 《安石榴賦》:“爾乃飛龍啟節,揚飈扇埃。” 唐 陰行先 《和張燕公湘中九日登高》詩:“重陽初啟節,無射正飛灰。”
詞語分解
- 啟的解釋 啟 (啓) ǐ 打開:啟封。啟門。某某啟。啟齒。 開始:啟用。啟程。啟運。 開導:啟迪。啟發。啟蒙。啟示。啟明(古代指太陽還沒出來的時候,出現在東方天空的金星)。承上啟下。 陳述:啟事。 書信:書啟。
- 節的解釋 節 (節) é 竹子或草木莖分枝長葉的部分:竹節。節外生枝。 物體的分段或兩段之間連接的部分:關節。兩節車廂。 段落,事項:節節(一段一段地,逐步)。節目。 中國曆法把一年分為二十四段,每段開始的名稱
專業解析
"啟節"是一個具有古雅色彩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字源和用法兩個層面理解:
一、核心釋義
-
本義:開啟符節,指奉命出行
- "啟"意為"打開、開始","節"指古代使臣所持的符節(如旌節、竹節),是身份和使命的憑證。
- 啟節 最初指使臣打開符節,開始執行出使的任務,引申為啟程、出發,特指奉使命遠行。此義帶有莊重、正式的意味。
- 來源參考:《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均收錄此義項。
-
引申義:指(季節、時節)開始
- 由"開啟"之意引申,啟節 也可指某個季節或特定時節的開始、到來。這種用法多見于古典詩文,用以描述時間的流轉。
- 來源參考: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商務印書館)在相關字義項下有所體現;古典文學作品(如詩詞)中常見此用法。
二、用法特點
- 語境: "啟節"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屬于書面語,尤其多見于古典文學、曆史文獻或追求典雅表達的現代書面語中。
- 搭配:
- 表"出發"義時,常與表示目的地或使命的詞語搭配(如"啟節南疆"、"奉使啟節")。
- 表"時節開始"義時,常與具體季節名稱搭配(如"金秋啟節"、"炎夏啟節"),但更常見的是直接用"啟"(如"啟蟄"表示驚蟄節氣)。
"啟節"一詞主要有兩個含義:
- (古)開啟符節,奉命啟程出發。 此為本義,強調奉使命開始行程。
- (書)指季節、時節的開始。 此為引申義,用于描述時間的開端。
如需查閱更詳盡的釋義和例證,建議參考權威辭書如《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出版)、《辭源》(商務印書館出版)或《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出版)。可靠的線上資源如"漢典"(www.zdic.net)或"國學大師"(www.guoxuedashi.com)也收錄了該詞的詳細解釋。
網絡擴展解釋
“啟節”是一個漢語詞語,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一、基本釋義
-
古代使臣出行或官吏起程
指古代使臣手持符節(象征身份和使命的信物)開始行程,後引申為高級官員或侍從隊伍出發的正式說法、、。
例句:
- 南朝陶弘景《周氏冥通記》提到“神童啟節,玉女侍軒”,描述侍從引駕的場景。
- 魯迅《故事新編·理水》中“禹啟節回京”,借古喻今描述官員行程。
-
比喻自然規律
用于描述星宿運行或季節更替,常見于古典詩文、。
例句:
- 唐代陰行先《和張燕公湘中九日登高》中“重陽初啟節”,指重陽節令的來臨。
- 晉代張協《安石榴賦》以“飛龍啟節”暗喻節氣變化。
二、使用場景
- 曆史文獻:多用于記載官員出使、帝王巡遊等正式場合。
- 文學修辭:常見于詩詞歌賦,通過自然意象表達時間流轉或儀式感。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周氏冥通記》《安石榴賦》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覽...
矮林白雲司蚌虎報効比重饞滴滴赪虬卵炊粱跨衛蹙蹙靡騁雕僞端本澄源多話藩落朏朏顧望孤陰獨陽紅杏出牆厚墩墩會客虎士驕疾很寖廢經畫精色金漿玉醴絕滅巨防考信垮杆流轉巒壑帽子頭濛晦陌目慕用虐謀破春強笑啓瞶振聾佢們宂贅山窩窩折關牲畜瘦精精耍人說地談天說作私販私系所向獺褐讨差停凝同籍退素枉費心機溫吞謝豹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