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墉的意思、崇墉的詳細解釋
崇墉的解釋
高牆;高城。《文選·王延壽<魯靈光殿賦>》:“崇墉岡連以嶺屬,朱闕巖巖而雙立。” 張載 注:“墉,牆也。”《文選·左思<魏都賦>》:“於是崇墉濬洫,嬰堞帶涘。” 張載 注:“墉,城也。” 唐 杜甫 《劍門》詩:“兩崖崇墉倚,刻畫城郭狀。” 明 鄭若庸 《玉玦記·擄掠》:“昏 岱嶽 ,撼 東蒙 ,傾上郡,破崇墉。”
詞語分解
- 崇的解釋 崇 ó 高:崇山峻嶺。崇高。崇論闳議(指高出一般人的讨論。亦作“崇論宏議”)。 尊重,推重:崇敬。崇拜。崇尚。推崇。尊崇。 古同“終”,終了。 充,充滿:崇酒于觞。 增長:“今将崇諸侯之奸”。 姓。
- 墉的解釋 墉 ō 城牆:墉垣。 高牆:“誰謂鼠無牙?何以穿我墉!”。 筆畫數:; 部首:土;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崇墉”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進行解釋:
一、基本釋義
“崇墉”由“崇”和“墉”組成:
- 崇:意為高大、崇高,如《說文解字》中“崇,嵬高也”;
- 墉:指城牆或高牆,甲骨文字形似城牆上瞭望亭,後引申為城牆。
組合後,“崇墉”指高大的城牆或城垣,形容城防堅固、難以攻破。
二、古文出處與例句
-
《文選·鮑照·蕪城賦》
“劃崇墉、刳濬血,圖修世以休命。”
描述城牆高聳,象征國家強盛。
-
杜甫《劍門》
“兩崖崇墉倚,刻畫城郭狀。”
以“崇墉”比喻險峻山崖如城牆般雄偉。
-
明代鄭若庸《玉玦記》
“破崇墉”一句,指攻破高大城牆。
三、曆史典故
據《詩經》記載,“崇墉”與周文王伐崇侯虎相關,原指崇國的城牆。後衍生為對堅固城防的比喻,如“崇墉百雉”(城牆高百丈,護城河密布)。
四、用法總結
- 本義:高大城牆(如“崇墉言言”);
- 引申義:象征防禦嚴密或事物高聳(如“糧堆如崇墉”)。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漢典》《文選》等古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崇墉,這個詞意思是指尊崇、尊敬圍牆或城牆。它的拆分部首是山和阝,總共有13個筆畫。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有繁體字和簡化字之分。崇墉作為一個古漢字,沒有明确的繁體寫法,因為它早已被廢棄。然而,根據古代漢字的寫法規則,我們可以推測崇墉的繁體寫法可能類似于「崇牆」或「崇牆壁」等。
以下是一些關于崇墉的例句:
1. 他們崇墉而建,為保護家園而努力。
2. 這座城市的崇墉代表着守護和穩定的象征。
在組詞方面,我們可以用崇墉來形容牆壁的高大和穩固,例如「崇墉之上」或「崇墉如山」。與崇墉意義相近的詞語包括「崇高」和「尊崇」,可用來描述對事物的敬意和尊重。而與崇墉意義相反的詞語可能是「破牆」或「拆牆」,表示破壞或毀滅圍牆的行為。
總之,崇墉是一個古漢字,意為尊崇、尊敬圍牆或城牆。它拆分部首為山和阝,并有13個筆畫。雖然它沒有明确的繁體寫法,但根據古代漢字寫法規則可以推測其繁體寫法可能為「崇牆」或「崇牆壁」等。崇墉的例句和近義詞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使用這個詞。希望這些回答對你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