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下筆的意思、下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下筆的解釋

[put pen to paper] 落筆

詳細解釋

落筆。指用筆寫詩文或作書畫等。《漢書·賈捐之傳》:“ 君房 下筆,言語妙天下。” 唐 杜甫 《丹青引》:“ 淩煙 功臣少顔色,将軍下筆開生面。” 清 恽敬 《上舉主笠帆先生書》:“本朝作者如林,其得正者, 方靈臯 為最,下筆疎樸而有力,惟叙事非所長。” 魯迅 《華蓋集續編·馬上日記》:“标點古文,确是一種小小的難事,往往無從下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下筆"是一個漢語動詞,其核心含義指開始用筆書寫或繪畫的動作。根據權威漢語工具書的解釋,其詳細釋義與用法如下:


一、核心釋義

  1. 書寫動作的起始

    指提筆開始寫字、寫作或繪畫。強調從思考到實際落筆的轉折點。

    例: 他凝思片刻,終于下筆成章。(《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第1401頁)

  2. 引申為創作或表達的開端

    常用于文學藝術領域,表示構思後進入實際創作階段。

    例: 作文前需列提綱,方能下筆有序。(《漢語大詞典》第1卷,第718頁)


二、字源與結構分析


三、文學語境中的用法

  1. 形容文思流暢

    “下筆如神”“下筆千言”等成語,強調才思敏捷、書寫迅捷。

    典出: 杜甫《飲中八仙歌》:“揮毫落紙如雲煙。”(《全唐詩》卷216)

  2. 體現謹慎态度

    “下筆不苟”指創作态度嚴謹,如宋代朱熹《朱子語類》雲:“作文須是仔細下筆。”


四、權威參考來源

  1. 工具書
    •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 羅竹風 主編.《漢語大詞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6-1994.
  2. 字源典籍
    • 許慎.《說文解字》. 中華書局, 1963年影印本.
    •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
  3. 文學例證
    • 彭定求 等編.《全唐詩》. 中華書局, 1960.
    • 黎靖德 編.《朱子語類》. 中華書局, 1986.

通過以上釋義與典籍佐證,可見“下筆”一詞兼具動作具象性與文化抽象性,是漢語中表征創作行為的核心詞彙之一。

網絡擴展解釋

“下筆”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析:

一、基本釋義

“下筆”指寫字、作詩文或繪畫時開始動筆的動作,強調落筆的起始行為。例如:“想好了再下筆”或“畫家下筆前需構思布局”。

二、曆史起源

該詞最早見于《史記·李斯列傳》,後多次出現在古典文獻中。例如:

三、用法與示例

  1. 寫作場景:如“作者下筆模仿經典橋段”;
  2. 書畫創作:如“畫家下筆前需胸有成竹”;
  3. 引申意義:可表示“開始行動”,如“高考下筆即滿分”的祝福語。

四、相關成語

五、英文翻譯

對應英文為“put pen to paper”,強調從思考到行動的過渡。

如需更詳細例句或古籍引用,可參考、5、7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安厘王白頭人被聲繃吊本頭不點實不徐不疾陳子昂垂拱翠袖紅裙丹海殚思極慮倒垂大盤大碗掂詳調口帝羓房奧忿發風裁風恬浪靜諷讬潢漭回想江洋大盜節鄂金鶴垆極飲機織拘方考步靠歇空荒姱尚老萊娛親離實煤尾秘軌民表磨昏抉聩女教師謙恭下士旗腳沁園潤溽讪不搭的事不有餘使法時令手相水果松針俗阃跳班跳匿霆激拖鬭嵞山習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