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還策的意思、還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還策的解釋

(1).策杖而歸。《南史·隱逸傳上·褚伯玉》:“君當思遂其高步,成其羽化。望其還策之日,暫紆清塵,亦願助為譬説。”

(2).指還歸時需帶的手杖等行裝。 唐 王維 《贈裴十迪》詩:“請君理還策,敢告将農時。”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還策"是古漢語中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向古代政治禮儀中歸還策書的行為。該詞由"還"與"策"二字構成複合語義,需結合古代文書制度理解其文化内涵。

一、字義解析 "還"在《說文解字》中釋為"複也",本義指返回、歸還;"策"在《儀禮·聘禮》鄭玄注中解釋為"策,簡也",特指古代用于記錄政令的竹簡文書。二字組合構成動賓結構,字面可解作"歸還簡冊"。

二、古籍例證 《後漢書·隗嚣傳》記載:"嚣乃上書詣阙,歸誠,還策大将軍",此處"還策"指隗嚣向朝廷交還大将軍印绶的整套策命文書,是漢代官員辭讓官職的正式禮儀程式。《晉書·王導傳》亦有"固讓還策"的記載,體現魏晉時期官員辭爵的典章制度。

三、文化内涵 作為古代冊封制度的組成部分,"還策"行為承載着三重政治象征:其一體現君臣契約關系的解除(《周禮·春官》),其二象征權力授受的正式終結(《禮記·曲禮》),其三作為士大夫政治操守的物化表現(《春秋繁露·竹林篇》)。這種儀式化的文書交接,構成了中國古代官僚體系運作的重要環節。

四、現代應用 在當代漢語中,"還策"已不作為獨立詞彙使用,但在曆史文獻研究、古代職官制度考釋等領域仍具有術語價值。部分學者在考訂秦漢簡牍文書制度時,會涉及對該詞具體使用場景的考證分析。

網絡擴展解釋

“還策”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釋義

拼音:hái cè
釋義:

  1. 策杖而歸:指拄着手杖返回或歸隱。
  2. 歸程所需的行裝:特指返程時攜帶的手杖等物品。

二、詳細解釋與出處

  1. “策杖而歸”的用法
    多見于描述隱士或文人歸隱的場景。例如《南史·隱逸傳上·褚伯玉》中提到:“望其還策之日,暫纡清塵”,意為期待褚伯玉拄杖歸來的日子。

  2. “歸程行裝”的引申義
    唐代詩人王維在《贈裴十迪》中寫道:“請君理還策,敢告将農時”,此處“還策”指代歸鄉時需準備的行裝,暗含勸友人及時歸隱農耕之意。


三、例句補充


四、相關擴展

如需更多文獻例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南史》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覽...

百順百依倍依邊瑣冰锷不經之說財聘慘陰草靡臭不可聞初戰倒驗墊昏掉栗調平凍風鵝蛋石惡色訛僞番捉符别撫民夫室改行公大夫刮胡子鹄闆書會明虎闱椒盤腳窩窩靜若處子,動若脫兔羸行略勝一籌六脈美滿扪膝末作攀高盤香陪鼎骈白丕基品量牽卑親服傾回清曠棄行改業散手仗攝魂神武挂冠碩策逃形天鵝絨鐵镖退責蛙神武尾溪盎系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