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胖摏年糕的意思、黃胖摏年糕的詳細解釋
黃胖摏年糕的解釋
方言。歇後語。比喻吃力不讨好。 魯迅 《書信集·緻周作人》:“出力多而成績惡,可謂黃胖摏年糕。”
詞語分解
- 黃胖的解釋 .土偶。兒童玩具。 宋 葉紹翁 《四朝聞見錄·黃胖詩》:“ 韓 ( 韓侂胄 )以春日宴族人于 西湖 ,因土為偶,名曰黃胖。以線繫其首,累至數十人,遊人以為土宜。” 清 趙翼 《詠火判官》:“隻愁黃
- 年糕的解釋 .用粘性較大的米粉蒸熟制成的糕,是農曆過年時應節的食品。
專業解析
"黃胖摏年糕"是一個具有地域特色的漢語方言俗語,主要流行于江浙滬等吳語地區。以下從語義、文化背景及用法角度進行詳細解釋:
一、詞彙解析
-
黃胖
指面色萎黃、虛浮腫脹的病态相貌,常形容人氣血不足或病後虛弱的狀态。該詞最早見于宋代文獻,如《夢粱錄》記載民間泥塑玩偶"黃胖",後引申為病容比喻。
-
摏(chōng)
"舂"的異體字,意為用杵臼搗擊谷物。《說文解字》釋:"摏,搗粟也",強調重複捶打的動作。
-
年糕
傳統米制食品,需經蒸米、捶打、塑形等多道工序制成,象征年節喜慶(《中國民俗大典》)。
二、整體語義與隱喻
字面義:
形容面色蠟黃浮腫之人費力捶打年糕的場景。
引申義:
- 核心隱喻:比喻費時費力卻收效甚微的行為,暗含"徒勞無功"之意。
- 文化關聯:年糕制作需強勞力,面色病黃者從事此勞動,凸顯力不從心的矛盾(《吳方言詞典》)。
- 情感色彩:含戲谑或無奈語氣,如:"伊做事體像黃胖摏年糕,吃力勿讨好"(《上海話大詞典》)。
三、語言學特征
- 方言屬性:吳語特有俚語,未納入普通話常用詞庫(《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
- 語法結構:主謂賓短語,通過具象勞動場景抽象化表達消極結果。
- 演變脈絡:明代已有類似俗諺"黃病打年糕——空費力",現代簡化為固定四字格。
四、文化價值
該俗語生動反映江南農耕社會的生産場景:
- 物質文化:映射傳統年糕制作的勞動強度(《江南飲食史》)。
- 認知方式:以生活經驗構建隱喻,體現方言的具象思維特征(《漢語俗語研究》)。
參考文獻
-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21.
- 許慎. 《說文解字》. 中華書局, 2013.
- 鐘敬文. 《中國民俗大典》. 上海文藝出版社, 2014.
- 吳連生等. 《吳方言詞典》.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1995.
- 錢乃榮. 《上海話大詞典》.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
- 李榮主編. 《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 江蘇教育出版社, 2002.
- 溫端政. 《中國俗語大辭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11.
- 徐海榮. 《中國飲食史》. 華夏出版社, 1999.
- 王勤. 《漢語俗語通論》. 山西教育出版社, 2014.
網絡擴展解釋
“黃胖摏年糕”是一個方言歇後語,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1.基本釋義
該短語比喻費力做事卻得不到認可或回報,即“吃力不讨好”。其中:
- 黃胖:指因肝病(如黃疸)導緻面色發黃、體虛浮腫的人,這類人通常體力不足且易傳染疾病。
- 摏(舂)年糕:指用木槌反複捶打糯米制作年糕的重體力勞動。
2.來源與背景
- 源自浙江台州、紹興等地方言,常用于提醒人量力而行,避免因不自量力而徒勞無功。
- 魯迅在《書信集·緻周作人》中曾引用此語,描述“出力多而成績惡”的窘境。
3.使用場景
多用于批評或自嘲以下情況:
- 承擔超出能力範圍的任務,結果事倍功半;
- 付出努力卻因方法不當或外界因素未獲認可;
- 被他人誤解或抱怨,如例句中富農煽動群衆鬧事,導緻調解者“吃力不讨好”。
4.延伸理解
- 文化隱喻:結合江南年糕制作的傳統,強調體力勞動與健康體魄的關聯,暗含對“勉強行事”的諷刺。
- 語言特點:通過具體生活場景(如搗年糕)表達抽象道理,生動且具地域特色。
若需進一步了解方言用例或魯迅書信原文,可參考相關文獻或地方文化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榜上無名八座尚書抃蹈便線兵連禍結補給車笠盟竄寄獃悍當手丢卦都盧方瞳方峙封還府署幹兒感麟工商業者觀行古帝憨态合與惶恐不安回頭人獎掖嘉祚寖高驚耍禁域眷留居賣愧畏連牀淩寒馬公沒事狠扪摸峚山謬職拈阄般量陪情辟名撲堆青旗羣魔颯俐三輔神仙吏適歸士宦殊渥絲綢之路隨雞逐狗推拔魏征西蝸角鬥争喔咿儒睨小買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