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麞鹿腕骨。用為博具。亦指此種博戲。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話》卷十三:“羅丹,鹿蹄腕骨也。舊俗以蹄腕骨隨手攤擲為戲,視其偃仰橫側為勝負。小者以麞,大者以鹿。瑩澤如玉。兒童婦女圍坐,擲以相樂。”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鐵公雞》:“中間又設賭局,如一切呼盧、押寶、摴蒲及瑣瑣、羅丹、拍格諸戲,取其頭,迄今又十餘年矣。”
“羅丹”的含義需要根據具體語境區分,主要分為以下兩類:
形容面色紅潤、容光煥發
作為形容詞,“羅丹”多用于描述人因健康或情緒良好而面色紅潤的狀态。例如:“他最近容光煥發,顯得很羅丹。”
指代麞鹿腕骨或博戲
在傳統習俗中,“羅丹”是一種以麞鹿或鹿的腕骨為工具的博戲(類似擲骰子)。例如清代文獻記載兒童婦女圍坐玩此遊戲。
若指人名,則為法國雕塑家奧古斯特·羅丹(Auguste Rodin),被譽為“現代雕塑之父”。其核心信息如下:
若需進一步區分,可通過語境判斷:詞語用法多出現在文學或民俗描述中,而人物相關讨論則聚焦藝術領域。如需完整資料,可查閱詞典或藝術史文獻。
羅丹(luó dān)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部首為“罒”和“丹”,總共有9個筆畫。這個詞來源于古時候的漢字寫法,是一個繁體字。
在古時候,羅丹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它是由兩個字形“罒”和“兒”組成,字形“罒”代表蓬蔬草木,字形“兒”表示兒童。
這個詞可以用于組詞,例如:羅丹色(指鮮紅色)、羅丹文(指顧教大全)、羅丹教(指古代的一種教派)等。它也有一些近義詞,例如:紅色、豔紅、绯紅等。相反的詞有:白、黑、灰等。
以下是一個例句,展示了如何使用羅丹這個詞:
他穿着一件羅丹色的衣服,在人群中格外顯眼。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