闆眼的意思、闆眼的詳細解釋
闆眼的解釋
[methodical] 以有條理或層次分明為特點的
他說話做事很有闆眼
詳細解釋
(1).我國傳統音樂和傳統戲曲唱腔的節拍。每一小節中的強拍,多以鼓闆敲擊按拍,稱“闆”;次強拍及弱拍,則以鼓籤或手指按拍,稱“眼”。合稱“闆眼”。 明 楊慎 《丹鉛總錄·物用·鼓刀中音》:“ 莊子 談庖丁解牛處雲:‘奏刀騞然,莫不中音。’中音者,鼓刀之音節合拍也。刀聲亦合樂府之闆眼。” 明 王骥德 《曲律·論闆眼》:“古拍闆無譜, 唐明皇 命 黃幡綽 始造為之。 牛僧孺 目拍闆為‘樂句’,言以句樂也。蓋凡曲,句有長短,字有多寡,調有緊慢,一視闆以為節制,故謂之闆眼。”《兒女英雄傳》第三八回:“他説完了這段科白,又按着闆眼,拍那個鼓。” 老舍 《四世同堂》十九:“﹝ 曉荷 ﹞右手的食指中指與無名指都富有彈性的在膝蓋上點着闆眼。”
(2).比喻規矩;秩序。 老舍 《四世同堂》四四:“他很愛說話,但是他留着神,不讓他的話說走了闆眼。” 吳組缃 《山洪》二三:“吃飯睡覺以及喝茶歇肩,都吹哨子,一點錯不得闆眼。”
(3).比喻主意、辦法、手段。 克非 《春潮急》八:“看不出你個老實人,還會耍這個闆眼兒。”
(4).比喻關鍵的地方。 馬烽 《結婚現場會》:“不,你說的都在闆眼上。你批評得很對,很好。”
詞語分解
- 闆的解釋 闆 (⑥闆) ǎ 成片的較硬的物體:案闆。闆子。木闆。闆上釘釘。 诏書:诏闆。 演奏民族音樂或戲曲時打節拍的樂器,又指歌唱的節奏:檀闆。鼓闆。一字一闆。荒腔走闆。 不靈活,少變化:死闆。呆闆。 硬得像
- 眼的解釋 眼 ǎ 人和動物的視覺器官:眼睛。眼底。眼力。眼色。眼神。眼簾。眼目。眼疾手快。 見識,對事物的看法:眼光遠大。眼界開闊。 孔洞,窟窿:炮眼。針眼兒。泉眼。 關節,要點:節骨眼兒。字眼兒。 戲曲中的節
網絡擴展解釋
“闆眼”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主要分為以下兩類:
一、音樂與戲曲中的節拍術語
-
基本定義
在傳統音樂和戲曲中,“闆”指小節中的強拍(用鼓闆敲擊),“眼”指次強拍或弱拍(用鼓籤或手指點按)。例如:
- 一闆一眼:相當于2/4拍(第1拍為闆,第2拍為眼)。
- 一闆三眼:相當于4/4拍(闆+三個眼)。
- 有闆無眼:如1/4拍,僅有強拍無弱拍。
-
功能與演變
闆眼體系是中國音樂節奏的核心,唐宋時期發展為輔助性節拍,後演化為散闆、鼓拍等形式,成為規範節律的重要工具。
二、日常生活中的比喻義
- 形容條理與規矩
如“做事有闆有眼”指行為有條不紊、符合規範。
- 指辦法或關鍵點
例如“闆眼多”形容人主意多,“說到闆眼上”表示切中要害。
- 方言中的特殊含義
少數語境下(如),可能形容眼神兇狠犀利,但此用法較罕見且具地域性。
補充說明
音樂術語與日常比喻義的關聯源于戲曲文化對語言的影響,如“一闆一眼”既描述節奏,也引申為嚴謹的态度。若需深入考證音樂理論,可參考文化和旅遊部恭王府博物館的權威解讀。
網絡擴展解釋二
《闆眼》是一個常用于口語中的俚語,通常用來形容人的眼睛呈現平闆、無神或無表情的狀态。它可以分為兩個部首——「片」和「目」,其中「片」表示木材,「目」表示眼睛。在常見的簡化漢字中,「闆眼」的拆分可以寫作「闆」(ㄅㄢˇ)和「眼」(ㄧㄢˇ)。這個詞來源于中國的方言,屬于口語俚語,所以并沒有繁體字形式。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沒有特定的字形來表示「闆眼」這個詞。
以下是一些關于「闆眼」的例句:
1. 他今天看起來闆眼,好像沒有精力去做任何事情。
2. 她的闆眼總是給人一種冷漠的感覺。
3. 昨晚工作太累了,我今天早上起來還是一副闆眼。
一些與「闆眼」相關的組詞有「木闆」、「目光」、「眼神」等。近義詞方面,可以使用「死氣沉沉的眼神」、「無神的眼睛」等詞語來描述類似的意義。反義詞可以使用「明亮的眼睛」、「生動的目光」等表達與「闆眼」相對立的意思。
希望這樣的回答能夠幫到你!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