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敗壞法度。《書·太甲中》:“予小子不明于德,自底不類,欲敗度,縱敗禮,以速戾于厥躬。” 孔 傳:“言己放縱情6*欲,毀敗禮儀、法度,以召罪於其身。” 唐 白居易 《息遊惰策》:“念異貨之敗度,則寡欲,而人著誠矣。” 明 歸有光 《聖人之心無窮》:“況周天下之人,而欲人而衣之食之而教之,求其無一人之不食不衣,而不至于敗度而斁倫者,聖人果可以自必耶?”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敗度漢語 快速查詢。
“敗度”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敗壞法度”,指破壞或違反法律、規章制度。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該詞由“敗”(破壞、毀壞)和“度”(法度、制度)組成,字面意為破壞法度,常用于書面或正式語境。例如:“貪墨敗度”形容官員貪污腐敗、違法亂紀。
古典出處
源自《尚書·太甲中》:“欲敗度,縱敗禮,以速戾于厥躬。”孔傳解釋為放縱私欲導緻禮法崩壞,最終招緻災禍。這表明“敗度”在古籍中多用于批判違背道德或法律的行為。
現代應用
現多用于強調對制度、規則的破壞,如“執政者若敗度,必失民心”等表述。
造句:
“我黨宗旨是為民服務,若幹部貪墨敗度,則完全背離初心。”
此句強調官員若違法亂紀,即違背執政原則。
相關成語:
“貪墨敗度”是典型搭配,指利用職權貪污腐敗、破壞法紀。
需注意,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更多出現在古文或特定語境中。建議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權威古籍(如《尚書》)進一步考證。
《敗度》是一個漢字詞語,其意思是事物的衰敗、衰退和消減。
《敗度》的部首是“貝”,它由8畫組成。
《敗度》是由兩個獨立的漢字組成。其中,“敗”字表示事物的衰敗和衰退,“度”字則表示衡量或測量。因此,《敗度》可以理解為衡量事物衰敗程度。
在繁體字中,《敗度》分别為“敗度”。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差異。在古代漢字中,一些字的形狀和部首的組合可能與現代漢字不同。對于《敗度》來說,它的古代寫法可能有所變化,但基本的義項和意思仍然保持一緻。
1. 他的努力和才華的缺失導緻了他事業的敗度。
2. 這個國家的經濟在過去幾年中出現了明顯的敗度。
3. 他的犯罪活動造成了社會安全的敗度。
一些由《敗度》組成的詞語:
1. 衰敗:表示衰退和消減。
2. 衰落:指事物的衰退和下降。
3. 消減:表示數量或程度的減少。
一些與《敗度》意思相近的詞語:
1. 衰退:指事物的衰敗和下降。
2. 衰落:表示事物從較高的位置或權勢下降到較低的位置。
3. 衰敗:表示事物遭受損害或下降的狀态。
與《敗度》相對的詞語是“興盛”,它表示事物蓬勃發展、繁榮興盛。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