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鶴的形貌。形容閑雅的儀态。 唐 元稹 《有鳥》詩之二:“千年不死伴靈龜,梟心鶴貌何人覺。”
(2).形容老人白發蒼顔,體形瘦勁。 唐 鄭素卿 《西林寺水閣院律大德齊朗和尚碑》:“又命簡奉迎曰:鵝珠在冰雪之中,鶴貌出風塵之外。” 宋 葛長庚 《水調歌頭·萬知院生辰》詞:“挺挺松形鶴貌,任待桑田變海,寶鼎粒丹紅。”
“鶴貌”是一個中文詞彙,其含義主要圍繞鶴的形态特征展開,并延伸出兩種不同的比喻義。以下是詳細解釋:
本義
指鶴的形貌,即鶴的外形特征。鶴在中國文化中常被視為高雅、靈動的象征,其身形修長、姿态優雅,因此衍生出比喻用法。
比喻義
若需進一步探究具體文獻用例,可參考《全唐詩》《宋詞》等典籍,或查看網頁提供的原始出處(如、)。
「鶴貌」是一個形容詞詞組,用來形容一個人或物的容貌具有鶴的特征,比喻容貌端莊、高雅、優美。
拆分部首和筆畫:鶴(鳥類)- 貌(不)。鶴的部首為鳥,鶴的拼音為hè,共有11畫;貌的部首為不,貌的拼音為mào,共有11畫。
來源:「鶴貌」一詞最早出現在《永樂大典·花卉典》中,指鳥類中華鶴的貌美容貌。
繁體:「鶴貌」
古時候漢字寫法:「鶴貌」
例句:他年輕時候鶴貌雄偉,長相非常出色。
組詞:鶴影、鶴立、貌似、貌相
近義詞:容顔悅人、容貌秀美、貌美如花
反義詞:丑陋、形象不佳、不堪入目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