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禀議的意思、禀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禀議的解釋

亦作“禀議”。下屬就上官提出的議案發表意見或建議。 宋 葉適 《忠翊郎武學博士蔡君墓志銘》:“樞密院召君稟議,欲使賀虜正旦。” 宋 周密 《齊東野語·端平襄州本末》:“ 唐州 守 楊侁 稟議,因言本州統制 郭勝 有異志。”《明律·吏律·事應奏不奏》:“若於親臨上司官處禀議公事,必先隨事詳陳可否,定拟禀説。”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禀議(bǐng yì)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與使用場景在不同語境中略有差異,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指下級向上級提交申請或報告,并請示意見的行為。該詞強調「自下而上的溝通」與「集體決策」的雙重特性,既包含彙報内容,也需通過商議形成決議。

二、詳細解釋

  1. 詞源構成

    • 「禀」意為彙報、陳述(如「禀告」「禀報」);
    • 「議」指商議、讨論(如「會議」「決議」)。
      合稱表示「彙報後共同商議」的流程。
  2. 行為特點
    不同于單純的請示,禀議通常涉及多人參與決策。例如日韓企業中,員工需将提案提交給多級負責人批閱,形成書面意見後再執行,體現集體負責制。

三、使用場景

四、文化差異

在中文語境中,該詞偏向書面化表達;而日語中的「稟議(りんぎ)」已發展為企業内部标準流程,需通過「稟議書」逐級蓋章審批。

五、古今對比

古代多指官員對上級的政務彙報(如宋代葉適記載的樞密院禀議),現代更側重組織内部的制度化決策程式。可通過《漢典》等工具書查詢古籍用例。

如需了解具體禀議書格式或曆史案例,可查閱權威詞典或日韓企業管理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好的,下面是關于《禀議》這個詞的相關内容:

詞義

《禀議》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取得主持者的同意或意見。

拆分部首和筆畫

《禀議》的部首是示,筆畫數為12。

來源

《禀議》一詞來源于古代漢語,由禀(bǐng)和議(yì)兩個字組成。

繁體

《禀議》的繁體字形式為「稟議」。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禀議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體,但基本仍然是由「禀」和「議」組成的。

例句

1. 我們需要先征得領導的禀議,才能進一步操作。

2. 在重要事務上,我們應該聽取大家的禀議,然後做出決定。

組詞

相關的詞語組合有:禀報、禀承、禀賦、議案、議事、議題等。

近義詞

近義詞包括:請教、咨詢、商讨、征詢等。

反義詞

反義詞包括:自行決定、果斷行動、獨斷專行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