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紀律的意思、紀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紀律的解釋

(1) [morale;discipline]∶為維護集體利益并保證工作進行而要求成員必須遵守的規章、條文

(2) [statutes and laws]∶綱紀法規

詳細解釋

(1).紀綱;法度。《左傳·桓公二年》:“百官於是乎戒懼而不敢易紀律。”《樂府詩集·燕射歌辭三·隋元會大飨歌》:“照臨有度,紀律無虧。” 宋 曾鞏 《祭歐陽少師文》:“公在廟堂,總持紀律,一用公直,兩忘猜昵。”

(2).規矩;規律。 漢 徐幹 《中論·曆數》:“昔者聖王之造曆數也,察紀律之行,觀運機之動。” 宋 邵雍 《和趙充道秘丞見贈詩》:“殊無紀律詩千首,富有雲山酒一瓢。”《金6*6*梅詞話》第十四回:“若似 花子虛 終日落魄飄風,謾無紀律,而欲其内人不生他意,豈可得乎?” 清 葉廷琯 《鷗陂漁話·三十六忠廟題詞》:“廟廷立 明 初二碑,其文宂長無紀律。然叙 鄱湖 之戰,視他書較詳。”

(3).指軍紀。 宋 蘇轼 《王仲儀真贊》:“轉運使攝帥事,與副總管議不合,軍無紀律。”《警世通言·範鳅兒雙鏡重圓》:“隻因武備久弛,軍無紀律。” 清 戴名世 《史論》:“觀良将之用衆也,紀律必嚴,賞罰必信。”

(4).機關、團體、政黨等為維護集體利益并保證工作的正常進行而要求其成員所必須遵守的行為規則。 毛6*6*《關于正确處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問題》一:“在人民内部,不可以沒有自由,也不可以沒有紀律。”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紀律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紀律是由"紀"與"律"組成的合成詞,作為漢語中的常用名詞,其核心含義包含兩個層面:

  1. 規範準則

    指社會組織為實現共同目标制定的規章條例,要求成員共同遵守的行為标準。如《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定義為"政黨、機關、部隊、團體、企業等為了維護集體利益并保證工作正常進行而制定的要求每個成員遵守的規章、條文"[來源1]。

  2. 遵守約束的行為狀态

    特指個體或群體在特定規範下形成的秩序化狀态。《辭海》第七版将其引申為"要求人們在集體生活中遵守秩序、執行命令和履行職責的一種行為規則"[來源2]。

該詞最早見于《左傳·桓公二年》"百官于是乎戒懼,而不敢易紀律",原指軍隊綱紀,後擴展至社會各領域。在當代語境中,紀律既包含強制性的組織約束(如黨紀、校規),也包含職業自律(如醫師執業規範)和道德自覺(如學術誠信)等複合維度。

詞源解析

"紀"本義為絲縷頭緒的整理(《說文解字》"紀,别絲也"),"律"原指音高标準(《孟子》"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二者組合形成"通過規範實現有序管理"的語義。

參考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

“紀律”一詞的含義可以從以下角度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指社會組織或群體為維護秩序、實現目标而制定的行為規範,要求成員共同遵守的規則體系。其核心是通過約束個體行為保障集體利益,如軍隊的作戰紀律、學校的課堂紀律等。

2. 雙重維度

3. 核心功能

4. 與相關概念區别

5. 現代發展 當代管理理論強調從"剛性約束"向"柔性引導"轉變,通過激勵機制培養自覺紀律,而非單純懲罰。例如谷歌等企業通過彈性工作制與目标管理相結合的新型紀律模式。

該概念最早可追溯至《尚書》"律乃上下之紀",西方詞源拉丁語"disciplina"包含教導與規範雙重含義,體現了紀律的教育屬性與社會屬性。

别人正在浏覽...

愛富嫌貧白醝擺供百率蚌鐮貶裁嬖近逼捐嵾峨喘吓催并吊籃調融對合子笃信婦人拜感風古方鬼吹燈寒醅豪氂之差,将緻千裡黑胧胧宏贊皇暇胡逞虎踔堅白噤嘇眷寄拘補開屠刊緝課馬寬焦薄脆枯叢梨花雨陵園爐錘敏卲納宦牛黃狗寶前列腺孅趍竊案傾柱欽天監聲比聲詞失本市埠順和素修膛子突忽托子外兄弟剜補魏車委照窩隱小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