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喻意志堅決。語本《易·繫辭上》:“二人同心,其利斷金。” 孔穎達 疏:“金是堅剛之物,能斷而截之,盛言利之甚也。” 元 許有壬 《送馬明初教授南歸二十韻》:“心既同金斷,膠因向漆投。” 明 何景明 《石齋歌》:“海内完名已玉成,平生貞志同金斷。”
“金斷”是一個漢語詞語,其核心含義為比喻意志堅決,具體解釋如下:
本源出處
源自《周易·系辭上》:“二人同心,其利斷金。” 孔穎達疏釋為:“金是堅剛之物,能斷而截之,盛言利之甚也。”意指金屬堅硬鋒利,可截斷他物,後引申為形容人與人的同心協力或個體意志的堅定不可摧。
字義拆解
該詞多用于古文或文學語境。例如:
需注意,“金斷”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常見于古典文獻或引用典故的場景。其核心思想與“金石為開”“堅如磐石”等成語有相似之處,均強調堅定的意志或信念。
金斷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由兩個部分組成:金和斷。
金斷的意思是銅斷,指銅材料斷裂。
金斷的部首是金,表示與金屬有關;金斷的總筆畫數是7。
金斷是一個古代漢字,它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在古代文獻中有所記錄。
金斷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銅斷」。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金斷在古時候的寫法為「釒斷」。
1. 這個銅制品質量太差,一用力就金斷了。
2. 他用斧頭砸碎了銅鍋,結果導緻銅鍋金斷。
由金斷組成的一些詞語有:金屬、銅制、斷裂等。
與金斷意思相近的詞語有:銅裂、金折等。
與金斷意思相反的詞語有:銅連、金接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