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漢 代皇室私藏的錢。由水衡都尉、水衡丞掌管、鑄造,故稱。《漢書·宣帝紀》:“﹝ 本始 ﹞二年春,以水衡錢為 平陵 ,徙民起第宅。” 顔師古 注引 漢 應劭 曰:“水衡與少府皆天子私藏耳。”
(2).泛指國帑。 南朝 陳 徐陵 《中婦織流黃》詩:“欲知夫壻處,今督水衡錢。” 清 秦松齡 《滿目》詩:“薄海徧供金革費,羣公莫濫水衡錢。” ********* 《日本竹枝詞》之八:“羨煞傳經諸伏女,一時分得水衡錢。”
“水衡錢”是古代財政體系中的特定概念,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本義(漢代皇室私藏錢)
水衡錢最初指漢代皇室專用的資金,由“水衡都尉”和“水衡丞”負責管理及鑄造。這一官職始設于漢武帝時期,隸屬水衡機構,專掌皇室財政,與少府共同管理天子私庫。例如,《漢書·宣帝紀》記載:“以水衡錢為平陵,徙民起第宅”,顔師古注引應劭之言稱“水衡與少府皆天子私藏耳”。
引申義(泛指國家財政庫藏)
後世将“水衡錢”擴展為對國庫或政府財政的泛稱。如南朝陳徐陵《中婦織流黃》詩雲“欲知夫婿處,今督水衡錢”,清代秦松齡詩句“群公莫濫水衡錢”,均以“水衡錢”代指國家財用。
補充說明:漢代水衡機構的職責還包括鑄币(如上林三官錢)、管理皇家園林等,其資金獨立于政府常規財政(大司農系統),凸顯了皇室財政與國家財政的分立制度。
如需具體文獻用例或更詳盡的制度考據,可參考《漢書》原文及漢典等專業辭書。
水衡錢是一個古代貨币單位的名稱,它指的是中國古代稱重的一種計量單位,用來衡量貨物的重量,并以此來支付交易。
水衡錢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分别為:水(氵),衣(衤),钅(钅),钅(钅),钅(钅)。
水衡錢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商業發展的曆史,當時人們用重量衡量貨物的價值,并以此作為交換的媒介。
水衡錢在繁體中的寫法為:水衡錢。
古時候水衡錢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大緻上還是保持了現代的形态。
1. 在古代,商人們常常用水衡錢來進行交易。
2. 這枚水衡錢的實際價值相當于現在的十個銅币。
衡量、錢币、水源。
重量單位、貨币。
無貨币、無重量單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