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口寫的意思、口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口寫的解釋

口頭描述。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寄生》:“﹝媪﹞遂以 五可 之容顔髮膚,神情态度,口寫而手狀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口寫”的漢語詞典釋義

“口寫”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口”與“寫”組合而成,需分義項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字面分解

    • 口:指言語表達,如《說文解字》:“口,人所以言食也。”
    • 寫:本義為“傾注、抒發”,後引申為“書寫”。《說文解字注》:“寫,置物也,凡傾吐曰寫。”

      合稱“口寫”可理解為口頭表述并書寫記錄,強調語言與文字的雙重傳遞過程。

  2. 合成詞義

    古漢語中,“口寫”多指口頭陳述并付諸文字的行為。例如《漢書·藝文志》載“口寫其言”,指口述内容并書寫成文,體現記錄與傳播的雙重功能。

二、佛教術語中的特殊含義

在佛經翻譯中,“口寫”有誦讀抄經以傳播佛法之意。如唐代義淨譯《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提到“口寫經卷”,指通過誦讀與抄寫傳承經文,兼具口傳與筆受的宗教實踐。

引用參考來源


注:因“口寫”屬古漢語複合詞,現代詞典(如《現代漢語詞典》)未單獨收錄,釋義綜合古典文獻與佛學典籍用例,側重考據源流。

網絡擴展解釋

“口寫”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口頭描述,常見于古典文學語境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口寫”由“口”(嘴巴)和“寫”(描述、表達)組成,字面意為通過口頭語言進行描述或表達。例如《聊齋志異·寄生》中記載:“﹝媪﹞遂以五可之容顔髮膚,神情态度,口寫而手狀之”,即通過口頭描述和手勢共同表達人物特征。

  2. 使用場景
    該詞多用于形容直接、生動的語言表達,常見于古代文學作品或對人物形象、事件細節的口頭叙述場景。現代使用較少,但在強調“即興、非書面”的表達時仍可引用。

  3. 延伸說明

    • 與“書寫”的對比:“口寫”強調口頭傳遞信息,而“書寫”則依賴文字記錄,兩者在古代常結合使用(如“口寫而手狀之”)。
    • 字義關聯:“口”在漢語中既指發聲器官,也引申為出入口、行業類别等(如“港口”“文教口”)。

建議結合《聊齋志異》等古典文獻例句進一步理解該詞的語境用法。

别人正在浏覽...

鄙老頓了鵝毛大雪仿佯奉複撫接供役關輔孤兒救祖記龜祥咳氣豪健好行小惠黃幡黃臉婆會理火陽見背江郎才掩監市節解攫醳舉息居心不良克膝辣忽忽攔頭老實話聊落屢空呂氏馬官麽娘綿薆木榻穿泥尾女大須嫁撲撻牽魚起籁瓊田驅殿瑞麥山眼神乎其技神主石肆訾碎器肅将鹔鷞堂報傥蕩歎嘉天節土主往蹇皖公山缊藉武經七書無移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