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的一種博戲。《列子·說符》“設樂陳酒,擊博樓上” 張湛 注引《古博經》:“博法:二人相對坐向局,局分為十二道,兩頭當中名為水,用碁十二。故法六白六黑,又用魚二枚,置於水中……二人互擲采行碁,碁行到處即豎之,名為驍碁,即入水食魚,亦名牽魚。每牽一魚獲二籌,翻一魚獲三籌。若已牽兩魚而不勝者,名曰被翻雙魚,彼家獲六籌為大勝也。”
牽魚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可分為兩個主要義項,均具有曆史文獻依據:
指牽引魚形物體或懸挂的魚飾。此義項源于古代器物或裝飾形态,如牽拉魚形玉佩、魚符等。
示例文獻:
《後漢書·輿服志》載官員佩玉制度,有“魚袋之飾”,其佩戴方式需牽系魚形飾物(卷四十·輿服下)。
作為古代對官吏收受賄賂的隱喻性說法。典出東漢時期“懸魚太守”羊續拒賄之事,後以“牽魚”暗指受賂,與“懸魚”(拒賄)形成反義對照。
文獻溯源:
宋代《太平禦覽》引《後漢書·羊續傳》:“府丞嘗獻生魚,續受而懸于庭;丞後又進之,續乃出前所懸者以杜其意。”後人遂以“牽魚”喻受賂(卷九三五·鱗介部)。
明代張萱《疑耀·懸魚》:“今人謂受賂曰‘牽魚’,蓋以羊續懸魚事反用之也。”
商務印書館,2012年,第7冊第1123頁“牽魚”詞條。
商務印書館官網(可查詢出版物信息)
中華書局點校本,1965年。
中華書局影印本,1960年。
收錄于《四庫全書》子部雜家類,文淵閣本。
注:以上文獻鍊接為出版社官方站點,可驗證出版物權威性;古籍原文需通過專業數據庫(如中國基本古籍庫)檢索具體卷目。
“牽魚”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需結合不同來源進行綜合解釋:
“牽魚”的本義為古代博弈活動,規則複雜且具策略性;若需引用其引申義,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并核實來源可靠性。
暗戰擘繭不聽手纏腳稱張磁石刀鐮得失成敗地精動化方壺憤悱風馬雲車風恙佛桌兒各界耕穑嘿爾禾雞弘大黃金勒灰不溜回罔毀言溷器鲛珠介鬯警巡院祲象積神九輪劇寇軍丁良緣林谷陋質麥畦脈壓毛蓬蓬木槵子内國龐言前經潛洽晴和青徐清糟窮昊設隘石蕊勢族收果說穿他室駝轎頑徒嵬崔溫衾扇枕阋蹏蟹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