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鹔鷞的意思、鹔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鹔鷞的解釋

亦作“ 鷫鸘 ”。1.鳥名。雁的一種。頸長,羽綠。《楚辭·大招》:“鴻鵠代遊,曼鷫鷞隻。”《淮南子·原道訓》:“馳騁夷道,釣射鷫鷞之謂樂乎?” 高誘 注:“鷫鷞,鳥名也。長頸緑身,其形似雁。”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禽一·鸧雞》﹝附錄﹞:“鷫鸘,按 羅願 《爾雅翼》雲:鷫鸘,水鳥,雁屬也。似雁而長頸,緑色,皮可為裘,霜時乃來就暖。”

(2).馬名。 唐 劉禹錫 《寄唐州楊八歸厚》詩:“淺草遙迎鷫鸘馬,春風亂颭辟邪旗。”《說文·鳥部》“鷫” 清 朱駿聲 通訓:“《左·定三年傳》:‘有兩肅爽馬。’其實即鷫鷞字,馬以鳥名也。”

(3).鼠名。即飛鼠。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羽篇》:“鷫鸘,狀如燕,稍大,足短,趾似鼠。未常見下地,常止林中,偶失勢控地,不能自振,及舉,上淩青霄。出 涼州 也。” 清 恽敬 《大雲山房雜記》卷一:“《酉陽雜俎》:‘鷫鸘,狀如燕,稍大,短趾似鼠,出 涼州 。’此即今飛鼠也。 相如 鷫鸘裘,即此鼠。凡白雜毛曰肅霜,馬、鳥、鼠皆取之。”

(4).見“ 鷫鸘裘 ”。

(5).傳說中的西方神鳥。《說文·鳥部》:“鷫,鷫鷞也。五方神鳥也。東方發明,南方焦明,西方鷫鷞,北方幽昌,中央鳳凰。”《後漢書·五行志二》《樂葉圖徵》説五鳳皆五色” 劉昭 注引《葉圖徵》:“似鳳有四,并為妖:一曰鷫鸘,鳩喙,圓目,身義、戴信、嬰禮、膺仁、負智,至則旱役之感也。” 唐 楊炯 《盂蘭盆賦》:“鳴鷫鸘與鸑鷟,舞鵾雞與翡翠。” 明 張萱 《疑耀》卷二:“鳳之自西方至者曰鷫鸘,至則主疫,不祥鳥也。”

(6).謂露凝為霜。古人以為鷫鸘飛則隕霜。 清 陳維崧 《滿江紅·怅怅詞》詞:“問奚為蹀躞,鷫鸘橋,無聊子。”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鹔鷞(sù shuāng)是漢語中一個古老而罕見的詞彙,特指中國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神鳥。以下從字形、讀音、釋義及文化内涵四個方面詳細解析:


一、字形與讀音


二、基本釋義

  1. 神鳥名:

    鹔鷞是神話中的西方神鳥,形似大雁,羽毛呈綠色。《說文解字·鳥部》載:“鹔,鹔鷞也,五方神鳥也。東方發明,南方焦明,西方鹔鷞,北方幽昌,中央鳳凰。”

  2. 代指裘衣:

    因鹔鷞鳥羽毛可制裘,故引申為名貴衣飾。漢代《西京雜記》記載:“司馬相如初與卓文君還成都,以所著鹔鷞裘就市人贳酒。”


三、文獻例證與文化象征


四、關聯詞彙辨析


參考文獻

  1. 許慎. 《說文解字》·鳥部(中華書局影印本)
  2. 葛洪. 《西京雜記》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點校本)
  3. 郭璞. 《爾雅注》·釋鳥(《十三經注疏》本)
  4. 劉安. 《淮南子·齊俗訓》(中華書局校釋本)

網絡擴展解釋

“鹔鷞”(拼音:sù shuāng)是一個多義的古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

  1. 鳥類名稱
    指一種雁類水鳥,特征為長頸、綠色羽毛,冬季遷徙至溫暖地區。在神話中,它也被視為西方神鳥,與東方“發明”、南方“焦明”等并列為五方神鳥之一。

  2. 其他動物指代

    • 馬名:唐代劉禹錫詩中曾用“鷫鸘馬”形容駿馬。
    • 鼠名:指一種形似雁的長頸綠色飛鼠。
  3. 文化引申
    因鹔鷞羽毛可制裘衣,衍生出“鹔鹴裘”一詞,代指華貴服飾。此外,古人認為鹔鷞出現預示霜降,故有“鹔鷞飛則隕霜”的說法。

該詞既可指實際動物(雁、馬、鼠),又有神話象征意義,并延伸至服飾與自然現象的描述,常見于古籍與詩詞。

别人正在浏覽...

阿黎安康标序比斯開灣逋逆不足信讒惎抽擢楚醅詞賦彈文怼恨惇厚二辂惡刹繁文缛禮發癬風行一時合江樓洪私黃掴家老健決腳程介弟畸客禁財京廣鐵路井檻緊嚴雞栖鳳巢眷厚快銳狼吞涼亭轹蹙絡腦賣貴蔓衍謀迹難民鬧房内封派出機構貧衿蒲棒峭薄齊絜輕邈人排塞音水匪帖學提親同地舞迷無為法仙露明珠枭裂小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