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綿曖 ”。
“綿薆”是一個中文成語,發音為mián āi,其含義及用法如下:
形容事物或情感連綿不斷、綿延不絕的狀态,常用于描繪自然景象或抽象情感的持續性。例如:
以上解釋綜合自漢語詞典釋義。如需進一步了解詞語出處或例句,可查閱權威古籍或語言學資料。
綿薆(mián āi)是一個漢語詞彙,形容柔軟細膩的外觀。這個詞可以用來描述綿延連綿的山脈、綢緞或者紡織品的質地等。
綿薆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
綿:織字邊旁;筆畫數:7
薆:草字頭部;筆畫數:16
綿薆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中形容絲綢或紡織品細膩柔軟的特性。在繁體中,綿薆的寫法為「綿薆」。
在古代漢字中,綿薆這個詞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在不同的時代和文獻中可能存在一些變體。然而,基本的含義和形狀大緻相同。
1. 這片綿薆的山脈像一條銀色的綢帶。
2. 她穿着綿薆的衣料,顯得柔和而典雅。
3. 綿薆的風景令人陶醉,仿佛置身于仙境。
1. 綿延:形容山脈或其他長條狀物像線一樣連續不斷地延伸。
2. 綿亘:形容時間、空間或事物長期延伸或持續存在。
3. 綿密:形容非常細小而緊密。
1. 柔軟:形容物體質地柔軟、富有彈性。
2. 柔和:形容光線、聲音或色彩柔和、溫和。
3. 柔順:形容物體的質地柔軟且容易彎曲。
1. 堅硬:與綿薆相對,形容物體硬度高,不易變形。
2. 粗糙:與綿薆相對,形容物體表面不平滑、不細膩。
3. 硬邦邦:與綿薆相對,形容物體質地堅硬、缺乏柔軟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