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頓了的意思、頓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頓了的解釋

佛教語。猶頓悟。 南朝 宋 謝靈運 《與諸道人辨宗論》:“華民易於見理,難於受教,故閉其累學,而開其一極;夷人易於受教,難於見理,故閉其頓了,而開其漸悟。” 錢锺書 《管錐編·<全宋文>三二》:“‘頓了’、‘漸悟’之争昉自 劉 宋 。”參見“ 頓悟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頓了"的漢語詞典釋義

一、核心語義

  1. 動作的短暫中止

    • 頓:表示動作的突然停頓或間歇(如"頓足");了:動态助詞,強調動作完成或狀态變化。
    • 組合義:指行為、言語或思考過程中的短暫中斷,後可能伴隨繼續或結束。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對"頓"的釋義;《現代漢語虛詞詞典》對"了"的語法功能分析。

  2. 認知層面的豁然通達

    • 佛教用語中,"頓了"指瞬間領悟佛理("頓悟了義"),後引申為對事物本質的突然理解。

      來源:《佛學大辭典》"頓悟"條;《漢語大詞典》"頓悟"釋義。

二、古籍用例解析

三、現代用法與搭配

四、權威詞典收錄對比

詞典名稱 釋義側重 收錄詞條
《現代漢語詞典》 動作中斷(未單列"頓了") "頓":"稍停"義項
《漢語大詞典》 佛教頓悟義(例證詳實) "頓了":見"頓悟"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 口語中的暫停行為 "頓":"停頓"義項

說明:因"頓了"屬短語結構,多數詞典未單獨立條,其義需結合"頓"的核心義與"了"的語法功能推演。古籍用例及佛典釋義可參考《漢語大詞典》電子版(線上訪問)或《中華佛典寶庫》(訪問鍊接)。

網絡擴展解釋

“頓了”是一個佛教術語,主要含義及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指佛教中的頓悟概念,即無需長期修行,通過瞬間領悟直接通達佛理。與“漸悟”(逐步修行領悟)形成對比,最早見于南朝宋謝靈運的《與諸道人辨宗論》。

二、出處與背景

謝靈運在文中提到:“華民易於見理,難於受教,故閉其累學,而開其一極;夷人易於受教,難於見理,故閉其頓了,而開其漸悟。”
此處“頓了”指漢人(華民)因文化背景更易直接悟道,而外族(夷人)需通過漸進方式修行,反映了南北朝時期佛教中國化的思想碰撞。

三、相關概念

四、現代延伸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釋為“暫時中斷或停頓”,但此用法缺乏古籍文獻支持,可能是語義演變或誤用。

五、權威參考

建議查閱《管錐編》(錢锺書)對“頓了”與“漸悟”的考據分析,或南朝佛教文獻以了解原始語境。

别人正在浏覽...

阿士白杆軍敗紙八衢不共戴天部者草麻層出不窮倡館騁逸辰堠楚肆處物麤衣惡食肚子憤青告缺梗邊挂履瞽辭聒吵姑壻鶴頭闆黃蔑浍畎火狐蛟镡觊利金姑娘娘精曉金蜩金頭銀面酒務子絕路飓風疽囊姱詞李郭舟砺志龍缽履榮盲人瞎馬馬食瞑氛奴書屏着破折號慊懼情文并茂啟曙柔光四佞湯池鐵城檀蘂讨店天函悌友推逐委巷先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