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節解的意思、節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節解的解釋

(1).舊時斷裂四肢、分解骨節的酷刑。《晉書·石季龍載記下》:“﹝ 季龍 ﹞又誅其四率已下三百人,宦者五十人,皆車裂節解,棄之 漳水 。” 宋 孔平仲 《續世說·方正》:“ 顔杲卿 為 安祿山 所擒…… 祿山 怒甚,縛於 東都 中橋南頭,從西第二柱節解之,比氣絶,大駡不息。”

(2).草木枝葉殘謝脫落。《國語·周語中》:“天根見而水涸,本見而草木節解。” 韋昭 注:“本,氐也。謂寒露之後十日,陽氣盡,草木之枝節皆理解也。”《文選·左思<吳都賦>》:“草木節解,鳥獸腯膚。” 呂延濟 注:“言草木凋落。” 宋 蘇轼 《中山松醪賦》:“爛文章之糾纏,警節解而流膏。”

(3).謂樂曲節奏分明。《文選·馬融<長笛賦>》:“牢剌拂戾, 諸 賁 之氣;節解句斷, 管 商 之制也。” 呂向 注:“ 管仲 、 商鞅 二人,皆有斷決之材,笛聲節曲相解,句度斷決,則 管仲 、 商鞅 之制度也。”

(4).剖開竹節。喻順利無阻。 清 章學誠 《文史通義·為謝司馬撰<楚辭章句>序》:“他若定其二十五篇以後《漢志》,章剖句析,不必斤斤求合而自能以意逆志,可以一空前人之支離附合,與餘夙所疑者不啻冰釋而節解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節解"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主要出現在曆史文獻或特定學術研究中。根據權威漢語詞典和古籍用例,其含義可歸納為以下兩類:


一、核心釋義

  1. 古代酷刑

    指将人的肢體關節逐一分解、割離的殘酷刑罰,屬肢解(車裂)的衍生形式。例如《晉書·石季龍載記》記載後趙暴君石虎曾對叛将"節解而斬之"。《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将其定義為"舊時肢解人體的一種酷刑"。

  2. 文本解析方法

    引申為對文章或典籍進行逐節、逐段的拆解分析,強調系統性剖析。如宋代學者評注經典時主張"節解章句,以究其義"(《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二、古籍用例佐證


三、語義演變與使用提示

該詞本義血腥殘酷,現代漢語中基本消失;引申義"分段解析"仍偶見于學術語境,但多被"分段解讀""文本析解"等替代。使用時需注意語境適配性,避免歧義。

主要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2.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3. 《晉書·石季龍載記》(中華書局點校本)
  4. 《新唐書·酷吏傳》(中華書局點校本)
  5. 戴震《孟子字義疏證》(清經解續編本)

網絡擴展解釋

“節解”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種含義,以下為綜合多個權威來源後的詳細解釋:

一、主要詞義

  1. 酷刑名稱
    指古代斷裂四肢、分解骨節的殘酷刑罰,常見于曆史文獻記載。例如《晉書》描述石季龍将人車裂後肢解棄水。

  2. 自然現象
    描述草木枝葉凋謝脫落的狀态。《國語》記載“天根見而水涸,本見而草木節解”,韋昭注解釋為寒露後陽氣消散導緻枝葉零落。

  3. 音樂術語
    形容樂曲節奏清晰分明。馬融《長笛賦》用“節解句斷”比喻笛聲的節奏如管仲、商鞅般果斷嚴整。

  4. 象征性動作
    剖開竹節,喻指行事順利無阻。此義項多用于文學比喻。

二、其他釋義

三、典型用例

提示:以上為精選釋義,如需查看完整古籍原文或不同詞典的對比解析,可參考、2、5、6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阿凡達白玉樓半死半生倍欲不羁之才不做人參考書參取察覺螭頭舫惆惕出人下賜筆墊腳石典史對于仿象蜚禽風邪風雨不測拊背赴調公程顧反還炮呼不給吸慧利渾閑事降光鹪栖蕉書甲械解衵雞酒驚捷考點空口犂春零工馬來西亞免慮被甲執兵輕爂鵲不踏柔鈍儒貴弱室三笠辭三通掃地無遺試表耍貨水秀談席桃杙踏襲偷摸讬僞亡厭小兒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