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傥蕩的意思、傥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傥蕩的解釋

[dissolute;dissipated;unrestrained;uncon-ventional] 放浪不檢點;疏放無拘檢

貌若傥蕩不備,然心甚謹密。——《後漢書·史丹傳》

詳細解釋

放浪不檢點;疏放無拘檢。《漢書·史丹傳》:“ 丹 為人足知,愷弟愛人,貌若儻蕩不備,然心甚謹密。” 顔師古 注:“儻蕩,踈誕無檢也。”《新唐書·張薦傳》:“性躁大,儻蕩無檢,罕為正人所遇。” 清 姜宸英 《故江南布政司右參議周公墓碣銘》:“其天性儻蕩不羈,飲酒歌詩意豁如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傥蕩”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進行解釋:

  1. 基本含義
    指人的行為舉止放浪不檢點、疏放無拘檢,常帶有輕佻、不羁的意味。例如《後漢書·史丹傳》中描述“貌若傥蕩不備,然心甚謹密”,即表面看似隨意,實則内心謹慎。

  2. 詞性及使用場景

    • 詞性為形容詞,多用于形容性格或行為,如“傥蕩不羁”。
    • 既可含貶義(如批評輕浮無責任感),也可在特定語境中體現灑脫不拘的中性色彩。
  3. 古籍例證

    • 《新唐書·張薦傳》提到“性躁大,傥蕩無檢”,強調性格急躁且行為不受約束。
    • 清代姜宸英的墓志銘中,則以“傥蕩不羁”形容人物豁達灑脫的性情。
  4. 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放蕩、不羁、疏狂。
    • 反義詞:穩重、嚴謹、端莊。
  5. 現代用法示例
    如小說中描寫人物“胸懷傥蕩”,或形容某人“傥蕩無檢”,均體現不拘小節的特質。

注意:該詞多用于書面語,日常使用較少。具體褒貶需結合語境判斷,部分古籍中可能偏向中性,而現代語境下更傾向貶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傥蕩

傥蕩(táng dàng)這個詞在漢語中有着多重含義。它既可以形容人的舉止豪放、輕快,也可以表示心情開朗、放松自在。

拆分部首和筆畫

傥蕩由傥(táng)和蕩(dàng)兩個部分組成。其中,傥的拆分部首為人,蕩的拆分部首為艹。傥的筆畫數為9,蕩的筆畫數為12。

來源和繁體

傥蕩一詞來源于古代文獻《草木子》中的記載。在繁體字中,傥蕩的寫法為傥蕩。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傥蕩的寫法稍有不同。傥的古漢字寫法為爛,蕩的古漢字寫法為蕩。這些寫法在今天的漢字中已經不再使用。

例句

1. 他在舞台上傥蕩的舞姿讓觀衆們為之瘋狂。 2. 她心情好得傥蕩,笑容洋溢。

組詞

傥然、傥然一新、蕩然、蕩然無存

近義詞

奔放、放蕩、開朗

反義詞

拘謹、拘束、壓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