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徹底丢棄。 晉 葛洪 《抱樸子·自叙》:“将登名山,服食養性,非有廢也,事不兼濟,自非絶棄世務,則曷緣修習玄靜哉?”《晉書·江逌傳》:“屏居 臨海 ,絶棄人世,翦茅結宇,耽翫載籍,有終焉之志。” 康有為 《大同書》戊部第一章:“方今立國之強弱,視人才之多寡,吾有人民而先自絶棄其半,其愚無策,何可量焉。”
“絶棄”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絶棄”意為徹底丢棄,強調完全舍棄或斷絕某事物。例如《晉書·江逌傳》中提到“絶棄人世”,指徹底脫離世俗生活。
該詞多用于表達主動或被迫的徹底脫離,如斷絕人際關系(“絶棄人世”)、放棄世俗責任(“絶棄世務”)等,常見于文言或學術論述中。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抱樸子》《晉書》等原始文本。
「絶棄」是一個漢字詞語,常用來形容某個事物被完全放棄或抛棄。
「絶棄」的部首是「糸」和「弓」。它一共包含了12個筆畫。
「絶棄」一詞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中,是由當時已經不再使用的漢字演變而來的。
「絶棄」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絕棄」。
在古代,「絶棄」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例如:「絕棄」、「絶舍」等等。
1. 他因為長時間的失業,感到自己被社會絶棄了。
2. 這座城市曾經是繁榮的,但經濟衰退導緻許多商店絶棄了。
絶望、絶對、放棄、棄權
抛棄、放棄、遺棄
接納、采用、保留
【别人正在浏覽】